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 B.诸侯争霸局面 |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 D.商业繁荣局面 |
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已造福于人民2000多年,在今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也未被毁坏,这项工程是
A.灵渠 | B.都江堰 | C.郑国渠 | D.邗沟 |
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孔子有157人,孟子61人……从材料看,你认为当时中小学生主要崇尚的思想是( )
A.法家思想 | B.墨家思想 | C.儒家思想 | D.道家思想 |
阅读下列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回答:
(1)上述诗句出自于哪位诗人的哪部作品?
(2)这部作品是采用什么诗歌体裁创作的?
(3)阅读了上述诗句后,你有什么感想?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 B.有教无类 |
C.因材施教 | D.当仁不让于师 |
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A.为政以德 | B.仁者爱人 | C.因材施教 | D.有教无类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所以尊者,权也”“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欲为其国,必伐其聚(打击结党拉派,聚议朝政者)” ——《韩非子》
材料二 建立任何一类制度的唯一办法……是成立一个君主政府,因为那里的人民的道德如此彻底败坏,以致法律无力去约束他们,这就有必要由一位皇族去建立具有完全的与绝对的某种最高权利,这个最高权力像野马口中带上‘口嚼’,才可以羁勒住它那过分的野心和严重的道德败坏……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遂,违反神道。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材料三 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潘汉典《君主论》译序
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的作者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当时的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马克思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的最大的进步意义在哪?这一进步思想韩非子具备吗?请举一列说明?
在历史辩论会上。甲同学说:我们国家要用道家思想“以法治国”;乙同学说:不对,要用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丙同学说:不行,应用墨家思想“以礼治国”;丁同学说:还是用儒家思想“兼爱”人人互助治理国家。哪个学生引用思想不正确
A.甲乙丙 | B.乙 丙 丁 | C.甲 丙 丁 | D.甲 乙 丙 丁 |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水利的兴修 | B.选种和施肥技术的推广 |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 D.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以“德”教化人 | B.有教无类 | C.因材施教 | D.三人行,必有我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