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他可能被称呼为
A.老爷 | B.大人 | C.先生 | D.陛下 |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的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
在20世纪初的上海,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是( )
①看《申报》 ②坐飞机 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④拍电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我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的地点是在( )
A.北京 | B.上海 | C.广州 | D.南京 |
图1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A. | 洋务运动时期 | B. | 戊戌维新时期 |
C. | 辛亥革命时期 | D. | 新文化运动时期 |
图1、图2所示辫子的留与去反映社会的变迁。与剪辫子形成社会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 B. | 戊戌变法 |
C. | 辛亥革命 | D. | 1861年改革 |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是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①人们出行乘坐火车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
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申报》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中文报纸。以下内容不可能在1905年的《申报》上看到的是
A.科举制度废除 | B.中国同盟会成立 |
C.商务印书馆创办 | D.京张铁路设计成功 |
电影《辛亥革命》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1912年,
①老百姓正在电报局给亲友发电报。
②南京街头人们见面时鞠躬、握手。
③一个南京青年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④《申报》上刊登了京张铁路正式通车的消息。
⑤街头上出现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宣传告示。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常识的有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中华民国成立后,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A.留辫 | B.称“先生” |
C.缠足 | D.翎顶补服 |
中国最早出现的新闻传播工具是报纸,它在漫长的传播史中一直是新闻传播工具的主要形态。中国28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
A.《万国公报》 | B.《申报》 | C.《民报》 | D.《新青年》 |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09年,赵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
B.1910年,钱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
C.1911年,孙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
D.1912年,李某打电报邀请朋友参加自己的婚礼 |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改元剪辫文告》:“限二十日,一律剪除(辫子)净尽。”此事发生在
A.清政府统治时期 |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