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
C.宣读婚誓,互换约指,携手同归 |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
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时髦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看世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该文化娱乐方式是指( )
A.听京剧 | B.看电影 | C.赏花灯 | D.看皮影戏 |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
B.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
1915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与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代特点的是( )
①“先生,您家小姐生病了”
②“先生,太太嘱咐您勤洗头,否则扎辫子太乱”
③“大人,您何时回来”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③ |
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镜头一: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谈生意 |
B.镜头二: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同文馆读书 |
C.镜头三:商人家住 在北京东交民巷 |
D.镜头四:商人正在读《民报》了解新闻 |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符合史实的是
A.1909年,赵荣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
B.1910年,钱华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
C.1911年,孙富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
D.1912年.李贵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
19世纪80年代后,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
A.拍电报 | B.写封书信 | C.上网 | D.打长途电话 |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
A.留辫 | B.称“先生” | C.缠足 | D.翎顶补服 |
某历史文献有这样的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的大规模出现应该是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C.五四运动时期 | D.新中国建立初期 |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中你不可能见到的是
A.报纸 | B.握手 | C.电脑 | D.裹脚 |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的情况有( )
①坐轮船出国留学 ②陪朋友看电影 ③在家看电视 ④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百年前,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
A.《马路天使》 | B.《渔光曲》 |
C.《定军山》 | D.《十字街头》 |
自2008年开始,教育部决定在部分中小学开设京剧艺术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艺术第一部被拍电影的是( )
A.西洋影戏 | B.《强行剪辫》 |
C.《定军山》 | D.《杨乃武与小白菜》 |
在20世纪初的上海,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是( )
①看《申报》 ②坐飞机 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④拍电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