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滇越铁路 D.京汉铁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李辛说:“我在江南总局做过工。”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张义 B.李辛
C.王平 D.赵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近代社会的时尚
C.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逐渐开放,走向近代化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  )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井田,开阡陌 ”——严复。“此事”指:(   )

A.清政府废止科举考试 B.《申报》在上海创刊
C.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D.第一部影片《定军山》的拍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进行快捷的联络方式是通过(   )

A.手机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信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

A.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C.废除科举制度
D.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中你不可能见到的是

A.报纸 B.握手 C.电脑 D.裹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的情况有(  )
①坐轮船出国留学  ②陪朋友看电影 ③在家看电视  ④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百年前,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

A.《马路天使》 B.《渔光曲》
C.《定军山》 D.《十字街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2008年开始,教育部决定在部分中小学开设京剧艺术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艺术第一部被拍电影的是(     )

A.西洋影戏 B.《强行剪辫》
C.《定军山》 D.《杨乃武与小白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抗战年代,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尤其擅长画马的画家是(   )

A.齐白石 B.徐悲鸿 C.张大千 D.侯德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初的上海,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是(   )
①看《申报》     ②坐飞机     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④拍电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