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光绪皇帝为一位在黄海大战中捐躯的爱国将领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清廷还赐给这位将领的母亲一块“教子有方”大匾。这位为国捐躯将领是( )
A.邓世昌 | B.戚继光 |
C.文天祥 | D.丁汝昌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3月,外交部长王毅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说:“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
材料二: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道歉和忏悔,从没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进行过辩解。在德国,承认、反省、铭记纳粹黑暗统治和大屠杀那段历史、决不允许悲剧重演早已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为了让年轻一代牢记历史,德国还制定了完善的法律,通过学校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的人生观。
材料三: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通过: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四: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时说,2015年俄中两国将以双边的形式,举行一系列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联合活动,我们还将继续抵制那些篡改历史、美化法西斯分子的企图。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时指出,只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不让战争的惨痛历史重演。
——上述材料摘编自《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
(1)材料一中的“1894年”在中日之间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果如何?王毅部长强调“2014不是1894,”的寓意是什么?
(2)从材料二概括出,在对待二战的态度上,德国有哪些做法值得日本学习?
(3)材料三中的“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抗战期间哪一城市中被屠杀的30余万中国同胞?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中中俄两国总理的谈话共同传递了什么主题?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当今国与国之间应如何相处?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事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
A.割让领土 | B.赔款白银2亿两 |
C.开放通商口岸 |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
帝国主义列强进入资本输出和全面瓜分中国的侵略新阶段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C.新文化运动时期 |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曾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近代时期,在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首次出现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条款的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 B.中美《望厦条约》 |
C.中日《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
A.左宗棠 | B.邓世昌 |
C.戚继光 | D.关天培 |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
A.辛亥年 | B.甲午年 | C.辛丑年 | D.戊戌年 |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A.定海战役 | B.黄海海战 |
C.辽东半岛战役 | D.威海卫战役 |
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中国近代主要战争比较表
战争名称 |
起止时间 |
发动国家 |
签订条约 |
影响 |
鸦片战争 |
1840-1842 |
英国 |
《南京条约》 |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6-1860 |
英国、法国 |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
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
甲午战争 |
1894-1895 |
日本 |
《马关条约》 |
刺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0-1901 |
英、法、俄、日等八国 |
《辛丑条约》 |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C”。
(1)这四场战争都发生在19世纪。( )
(2)这四场战争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一步步加深,直至最终落入深渊。( )
(3)四场战争的发动者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中英国参与了三次战争。( )
(4)八国联军战争中,侵略者占领了北京。( )
(5)《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1895年,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联中的“割地”指的是( )
A.割中国九龙司给英国 |
B.割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给俄国 |
C.割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D.割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给俄国 |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 )
A.开始进入到半殖民地社会 |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D.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材料一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据材料一,请列举出一例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的例子。
(3)材料二中“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的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19世纪的中国遭受深重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