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8分)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图一是古代雅典的伯利克里,在他当政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1分)
(2) 图二是三权分立示意图,写出法国启蒙运动中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家。(1分)
(3) 图三所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最早以根本法的形式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4) 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2分)
材料三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5) 材料三中的“大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分析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两个中心任务是什么?(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2014年是我党建军87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本色,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与时俱进。
(1)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6年):             
②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③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2)请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看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请问这一事件是?
(2)图二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他们为什么能走在一起,你可否分别从两个人的角度将他们两人走到一起的原因说出来吗?
毛泽东:                                      蒋介石:
(3)为什么说毛泽东此行是“弥天大勇”?
(4)国共之间谈判的结果如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9分)
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
材料一   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材料三   永远的历史警示——死难同胞300000人!下图一: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

材料四   定格的历史一页——上图二: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呈现的历史事件中,有哪些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请把它们选出,并按材料序号写出这些历史事件的名称。
(2)请选取其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8月16日至2014年8月28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举行,某校几名学生将作为志愿者向游客介绍南京近代百年的历史,为此他们专门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跟随他们共同步入南京历史的探寻之旅。
第一站:聆听静海寺钟声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第二站:追寻革命足迹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人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原因。
第三站:探访总统府
 
(3)当你在总统府看到以上两画面时想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中国在那场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请举一例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史实反驳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和民主。面对这种形式,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谈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面对材料一的情况,中共做出了怎样的决定?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钟山风雨起苍黄”中的“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4)“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何时开始的?
(5)此一役的结局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就谋求与国民党合作。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曾经走过一段坎坷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想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学校的愿望已有很久了。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5月5日,黄埔军校最终正式成立并开学了,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15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黄埔学生军成为北伐军重要骨干力量。叶挺独立团是北伐的先锋。
(1)依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共同进行了哪两项重大活动?材料中的“民国15年”是公元多少年?
材料二 为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事变发生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调停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2)请说出材料二中“事变”的名称。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材料三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材料三中的“双十协定”是国共什么谈判中取得的成果?全面内战结束后,哪一地区再次与大陆分离?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何感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下图都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史实。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依次说出图二字母三大战役名称各是什么?
(2)图三中解放的南京是哪次重要战役?
(3)分析三幅图片的联系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近代以来,它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南京“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请举一例说明。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近代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至少写出两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3)用史实说明为什么“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铸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1)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
(2)请问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取得什么结果?
(3)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志各是什么?( 4分)
(4)从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

材料三: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
130万
武器装备
接受日本100万日军的装备,美国提供大量的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地区
3亿多、大城市
1亿多、小城镇乡村

 
(1)材料一中 “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指挥者是谁?
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按图中(1)(2)(3)编号顺序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在三年内打败国民党,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   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  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 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1)材料一中说的“两个拳头”指的是什么?(4分)“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2分)“插上一刀”有何历史意义?(2分)
(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3分)概括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1分)这场战役解放的是那座著名城市?(1分)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1分)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近代以来,它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以下四幅图片,再现了南京近代历史的屈辱和荣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哪次战争中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图二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什么政权成立?
(3)图三1937年南京大屠杀是哪国侵略者制造的? 2012年是南京大屠杀多少周年纪念?
(4)图四是哪次战役所取得的成果?
(5)感悟了近代南京历史的屈辱和荣光,请你为南京送上一句祝福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2007年新华网“十七大”特稿
材料三: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材料一中“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一年?“焕然一新”的事例有哪些?(列举20世纪20年代的2个事例)
(2)材料二中的“力挽狂澜”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在中共党史上有何历史地位?
(3)材料三中的这一报告是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所作?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会后为实现“光明的前途”中共与国民党进行了什么政治斗争?还发起了哪些重大战役?(举一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进,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扰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1)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材料一的思想?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材料二淮海战役中国民党被俘将领杨伯涛回忆:经过几十里的行程,……呈现出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作战的伟大场面。我当时就大为感慨,认为18军的最后败灭,非战之罪,应归咎于脱离人民群众,进而敌视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大海里淹没了。
-王弊书等《中共华中工委史略》
(2)据材料二,说说淮海战役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此次战役期间进行的另一场战略决战是什么?
材料三林肯的话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他说:"倘若没有黑人的支持,北方将无法取得胜利。"
-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3)林肯政府当时颁布了什么法令获得了黑人的支持?材料三中的"胜利"是指哪场战争的胜利?
材料四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给苏维埃机关的信中写道: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
-人民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2)》
(4)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哪项具体措施解决了材料四中提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五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焦裕禄
(5)根据材料五,请你谈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向焦裕禄学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西部大开发战略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