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
A.义和团运 | B.五四爱国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那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 A 再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 B 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 C 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 D 慷慨就义 |
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诏令
A.裁撤冗官 | B.设立议院 |
C.制定宪法 | 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 |
杨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绘制了下列表格,此表格的主题是( )
A.资产阶级的探索 | B.政治体制的变革 |
C.民主思想的传播 | D.地主阶级的自救 |
1905年清政府宣布的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
A.各省建新式学堂 | B.创办京师大学堂 |
C.派遣留学生 | D.废除科举制度 |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 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他们在下列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B.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制度 |
C.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 D.建设近代化企业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 )
A.培养人才 | B.开办学校 |
C.废除科举 | D.改变政治制度 |
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发生在19世纪 |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
C.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
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我们常说科举制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悲剧,但1895年就是那群举子揭开了一场延续数年的救亡运动的序幕。”该文中的“那群举子”的举动是( )
A.颁布《定国是诏》 | B.成立保国会 |
C.公车上书 | D.创办《中外纪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