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1895年,假如你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你将目睹到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 B.“公车上书 ” | C.谭嗣同殉难 | D.八国联军侵华 |
小明和小红看一本历史画册,两人对书中谭嗣同被杀、戊戌变法事件失败原因而争论不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没有实权 |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
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 D.维新派发动了人民群众 |
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A.救国图存,变法自强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相比较,共同点在于( )
A.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
B.都主张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
C.都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
D.都反对孔教 |
“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运动 | D.辛亥革命 |
1905年清政府宣布的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
A.各省建新式学堂 | B.创办京师大学堂 |
C.派遣留学生 | D.废除科举制度 |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 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他们在下列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B.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制度 |
C.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 D.建设近代化企业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 )
A.培养人才 | B.开办学校 |
C.废除科举 | D.改变政治制度 |
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发生在19世纪 |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
C.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
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我们常说科举制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悲剧,但1895年就是那群举子揭开了一场延续数年的救亡运动的序幕。”该文中的“那群举子”的举动是( )
A.颁布《定国是诏》 | B.成立保国会 |
C.公车上书 | D.创办《中外纪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