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下图)。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2011年12月重点推出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该片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随着中国航母的首次试航,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
请回答:
(1)明朝时期,在我国航海事业上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了加强我国的东南海防做了哪些努力?结局如何?你认为造成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们南海海域时常遭到周边一些国家的侵扰。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强我国的南海海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交流】
材料一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1)两次出使西域,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
(2)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西汉时期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
材料二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文化交流】
材料三

(4)图片一中的人物主要出使哪个国家?图片二中的人物主要贡献是什么?
【政治交往】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5)中美建交是在哪一年?就如何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知史(共20分)

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
(1) 上图中,图几是戚继光?他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 材料中的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2、“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请回答:
(1) 材料中的“岳”指的是谁?图几是他?要“撼岳家军”的是哪支军队?
(2) 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举一例即可)应如何评价他?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回答:
(1) 上述引文的作者是谁?图几是他?
(2) 上述作者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或经济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陆上要道"是指什么?
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的 "贞观之治" 昌盛局面, 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 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对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的贡献是什么?说出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或者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 "开元" 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材料三 15 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倒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最大的功绩是什么?"贵国"是指哪一个国家?
(2)材料二中的人物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如何评价材料一、二中的人物?
(3)在清朝前期有一位帝王与他们一样抗击了外来侵略,保卫了国家主权,你知道他是谁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请你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图说历史——架起沟通桥梁】

(1)图一体现哪一历史事件?
(2)图二中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谁?
【文汇历史——世界文明碰撞】
(3)19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先打开日本国门。此后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日本采取哪一措施摆脱民族危机?
(4)二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一战争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表解历史——世界发展潮流】
德国欧宝轿车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表

汽车部件
车身
轮胎
座椅
仪表盘
避震器
排气管
生产国
德国
比利时
匈牙利[
 瑞士
意大利
瑞典

 
(5)上述表格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
(6)在世界发展的这一趋势,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请各举一例说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钱币和陶器。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你得出怎样的结论?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更崇高。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探究一:古代交往篇
(1) 2015年,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延伸。西汉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哪位人物? 
(2)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在唐与天竺频繁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是哪位高僧?
(3)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从1405年开始,明成祖派遣哪位人物率领船队先后七次出使西洋?
探究二:近代探索篇
(1)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强国之路的探索。以学习西方技术为内容而进行的是哪次探索活动?
(2)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20世纪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3)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哪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探究三:现代复兴篇
(1) 1978年底,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目前,"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经成功实践,请写出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一例?
(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什么理论?
感悟: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为了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应该怎样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通过航海认识未知的世界,我们通过航海家的活动认清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航海图回答:郑和远航最远到达哪里?新航路开辟航线图中A航线的开辟者到达哪里?
材料二: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材料三:在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
(2)材料二、三中各地人民对航海家郑和、哥伦布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请从两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和影响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态度?从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材料二  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1)根据材料一,在图中方框内填写出A点地名。结合所学知识,绘制郑和船队从B点到达最远目的地的航海路线。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3)近年来,西方一些媒体将中国与非洲国家正常的友好交往与"新殖民主义"相提并论,歪曲中非合作,挑拨中非关系。针对西方媒体的无理指责,请你予以驳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对外交往,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促进世界各地区民族文明交融的活动。纵观古今,有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征服与扩张的暴力冲突等对外交往的方式,通过交往突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相互孤立隔绝状态。伴随着欧洲工业文明的兴起,欧洲的殖民扩张充满掠夺、奴役、屠杀,亚非拉美地区开始了维护国家主权、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史学家称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辟欧亚交通的人","第一个出使罗马的中国人",他是谁?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哪种宗教传播到中国?
(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五月访问非洲 "筑实中非牢不可破的友谊",古代中国和非洲往来也很频繁,请你列举一例相关史实。
(3)19世纪60年代,新疆地区出现了"一仆二主"的情况,我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是怎样解决这场危机的?对于今天我国政府推进新疆长治久安有何借鉴意义?
(4)中美关系走过了合作、敌对、关系改善、建交的历程,你认为影响当今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任意列举一例。
(6)如何认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及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4)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政策产生的不同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解析】
材料一: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1)图一中①、②处应填写的地点分别是是 ____      _、              。(2分)
【图片赏析】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2)材料二图二印刷术的发明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2分)图三指南针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史料分析】
材料三: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下面是一组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到之处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 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的地点在哪里?(2分)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4分)
材料四:

(4)结合上述材料,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材料四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4分)
【历史感悟】
(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等小国些微货物哉?”             
——嘉庆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最远航线到达什么地方?
(2)材料一反映出什么精神?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二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某人”是谁?(2分)该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简述该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