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等小国些微货物哉?”             
——嘉庆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最远航线到达什么地方?
(2)材料一反映出什么精神?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二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寻“郑和下西洋基本路线”活动课上设计的四条路线中,正确的是

A.刘家港——马六甲海峡——印度洋 B.刘家港——英吉利海峡——印度洋
C.刘家港——马六甲海峡——大西洋 D.刘家港——英吉利海峡——大西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1、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             
2、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的灌田工具是         
3、北宋司马光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4、宋代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5、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6、明朝中期,__________到浙东沿海抗倭,取得了九战九捷的战绩
7、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的两个朝代,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6分)
(2)为加强与外国的联系,明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6分)
(3)清朝前期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措施?(2分)你认为这一对外政策的实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台湾回归祖国的史实,这两次回归分别结束了哪国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A.西班牙、日本 B.荷兰、法国
C.荷兰、日本 D.葡萄牙、日本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某人”是谁?(2分)该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简述该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中国面临外来侵略的威胁。但中华民族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涌现了明朝   ▲   抗倭、清朝康熙帝抗击沙俄,取得   ▲   之战胜利等事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期,民族英雄       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其业绩永载史册:19世纪七八十年代,       收复新疆,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2011年12月重点推出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该片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
材料二:(美国)在处理中国问题之时,首要的目标是:(一)防止任何外部国家或国家集团处于政治上的绝对控制地位;(二)坚持门户开放,而且是在超出对这个词的一般理解的更广泛的意义上。
——(美)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著《大国海权》
材料三:香港《明报》日前刊出社论说,最近,在南海,菲律宾借与美国联合军演之际,派战舰到中沙群岛海域袭扰中国渔船,并与中国海监、渔政船僵持逾10天;另一方面,日本极右翼的东京都知事提出要买下钓鱼岛及其附属群岛,再度挑起日本人对钓鱼岛主权的鼓噪。
——中新网4月24日电
(1)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展现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海洋之路。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1分)郑和下西洋最根本的条件是什么?(2分)
(2)随着海防危机的严重,近代中国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请列出洋务运动中的举措来证明这一观点。(2分)近代史上哪次战争使中国的海洋之路蒙上了“屈辱”?(1分)
(3)20世纪20年代,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利益,召开了哪次国际会议?(1分)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上美国是如何损害中国主权的?(2分)
(4)针对材料三中南海及钓鱼岛主权之争问题,有人认为应和平解决,也有人主张武力出击。你认为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请说明理由。(2分)
(5)请你就当今我国如何加强海防提出一条建议。(1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中菲黄岩岛事件,引发了国人对海防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材料二:清政府收复台湾后,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关闭了其它对外贸易港口,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海国图志》是在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考订、扩编而成的。《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后,被奉为"海防宝鉴"。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清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在当时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海国图志》的编著者是谁?他在该书中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是郑和下西洋607周年,在公元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皇帝朱棣数次下诏,让郑和率领由近三百艘船和三万水兵组成的船队远下西洋。郑和带领船队前后共进行了七次大探险,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下西洋的目的是

A.为了掠夺财富 B.为了提高航海技术
C.为了收集奇珍异宝 D.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汉、元、明、清时期的史实或措施,对中外交流起促进作用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郑和七下西洋 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冷战”;近年来,国际关系更加微妙、复杂。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一些国家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主张,更迎合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心理。当前的南海已成为大国全球利益的“竞技场”。从海上侦察船的魅影频现,到美菲等国频繁军演,南海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对华侦察和制约的前沿阵地。
⑴15世纪上半期明代的哪一壮举推动了华侨移居东盟地区,促进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为了争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倡导签署了哪一条约?
材料二 在今天菲律宾的马克坦岛上立有一座纪念碑,  在此碑的背面,刻有如下碑文:“时维公元 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 麦哲伦与马克坦岛酋长麾下丁众交锋,身受重戕,殒于此焉。
⑶麦哲伦远航有怎样的地理意义?以史实说明他远航后西方殖民者给亚洲国家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一位中国外交官曾经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上发出这样的愤慨:“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
⑷材料中“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引发了中国近代史哪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是与哪一次世界战争有关?
材料四  1985年3月,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维护和平与繁荣经济,是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大事。
⑸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推动这潮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⑹中菲黄岩岛问题的背后有美国影子,中美两国都是亚太地区和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请你就和平与发展的角度谈谈对两国关系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反抗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抗争,历史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著名的战争。请将下面的不同时期的战争,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排序。(    )
①百团大战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雅克萨之战 ④戚继光抗倭 ⑤左宗棠收复新疆

A.①②④⑤③ B.④⑤③①② C.④②③⑤① D.②④③⑤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