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理论】
材料一:2011年3月5日—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等。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也于3月召开。
(1)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们要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
(2)共产党好,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简而言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好,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材料二:望着天宫一号与神十成功对接的图片,初三学生王强的爷爷感慨万千,他想起了旧中国的屈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还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4)你认为“天宫一号”能顺利升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36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6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材料二: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精典回眸 我的感悟】(1)36年巨变,你感悟到哪些道理?
【深刻体会 我的思考】(2)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什么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面对改革 我在行动】(3)为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走访和查阅资料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小明走访张大爷和网上查阅后所得的资料。
资料一:张大爷回忆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经历。自分到土地后,他又经历了从个体单干到合作生产,从脱离实际的浮夸岁月到大包干。对其中的酸甜苦辣他感慨不已。
资料二:
注:①2000年以来,同期浙江GDP实际增速年均达12.33%。②在浙江的11个地市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温州,达3120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嘉兴,达14266元,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最低的是丽水,分别是21093元和6537元。
⑵看了资料二的数据后,指出我省城乡居民“喜”的是什么?“忧”的是什么?
⑶结合二则资料,谈谈如何让农村更繁荣农民更幸福?
寒假里,你走在大街小巷,或是同亲朋好友、家中长辈聊天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或谈到社会的变化呢?你看到或听到,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过什么变化?你能列举一下吗?并请试着说一说是什么原因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这些变化?(试分析出两条原因)
材料一:阅读漫画《吃的变迁》
给啥吃啥 有啥吃啥 想啥吃啥 缺啥补啥
(1)漫画形象地反映出近6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2000-2010 年十年成就展示
(3)这十年以来,我们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主要得益于哪一基本国策?(2)
(4)展望未来,再过10年,我们将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2 分)
【沿着复兴路,共筑“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局变】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中国新生】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伟大转折】中国找到了一条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继往开来】一个崭新的世纪已经开启,中国迎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梦”激励着走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国人。
(3)我们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这是为什么?
围绕2014年全国两会“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某校七年级(8)班同学组织了一次主题学习与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同学们从网上查到了一组数据,并制成了下表:
1978年与2013年某市A县经济发展情况比较
(1)上表反映了哪些信息?从上表中,你能得出《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的哪两个结论?
材料二:同学们了解到:两会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有人认为,只要构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能实现,请你结合“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和“万众一心奔小康”的相关知识加以评析。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世界第一,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1)上述材料体现了课本中的什么观点?
(2)我国取得这些显著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今年“十月一”为迎接新中国建国65周年,某中学计划开展以“迎国庆,话发展”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活动中,该校团委通过网络查询、访谈、观察、查阅报刊等方式获取资料,设计制作了一张“迎国庆”展板。下面是展板的部分内容:
(1)上面漫画说明了什么?
(2)这种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至少三点)
(3)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国家大政我关注
材料一:下图是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引发热议的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
②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
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 )
(2)结合时事,试列举3则我国改革亮点举措。
(3)要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扬什么精神?为什么?
材料一: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和《2013年国民经济发展预算》。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全国人大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该材料表明它在行使哪些职权?
(2)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3)看了以上材料后,小王骄傲地对同学说:“中国发展太快了,现在已经与发达国家差不多了!”小王这一观点对不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4)“十一五”期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关注民生谋发展】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的妙语——“我经常劝记者多到中国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看看,你到那里看就知道上海和北京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中国”。
材料三:胡锦涛总书记的“民论”—— “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怎样的国情?
(2)破解“四大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为什么?
(3)胡锦涛总书记的“民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4)近年来党和政府为解决四大难题、实现民富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请列举两个。
深化改革,推动共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材料一:中国十年数字变化
城乡/年份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城市(%) |
37.7 |
37.1 |
37.7 |
36.7 |
35.8 |
36.3 |
37.9 |
36.5 |
47.7 |
43.1 |
农村(%) |
46.2 |
45.6 |
47.2 |
45.5 |
43.0 |
43.1 |
43.7 |
41.0 |
39.2 |
36.3 |
图表一:城乡恩格尔系数变化
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在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一下为最富裕。从国外来看,美国自1980年以来,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自1990年以来平均为24.12%
图表二: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变化
注:所谓基尼系数,是用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数值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说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即0.4是国际公认警戒线。
材料二:国务院强调: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材料三:国务院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
(1)材料一中两个表格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相关知识,阐述我国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说明应如何完善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