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2013年10月2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383”改革方案,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新一轮改革路线图。
新一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富有活力,就是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通过完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体系,更大幅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新导向,就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促进转型升级,更大范围地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包容有序,就是大力推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全体人民通过勤奋努力公正分享发展成果 ;法治保障,就是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和各类经济活动得到法律的平等对待和保护,稳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经过改革,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环境,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升级版。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把材料中体现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1-5单元)的观点写出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某校九年级一班召开了以“家和、国和、天下和”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家和】——精彩无限
★11月19日至12月8日,民族团结书画长卷艺术作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
(1)你知道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如何吗?
(2)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能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国和】——共同期盼
★2010年10月15日,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第五届台湾问题研讨会在华盛顿美利坚大学召开,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两岸关系已从过去的“零和游戏,你死我活”发展到“融冰解冻、经济融合”的新阶段,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3)为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哪一基本方针?
(4)“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你能谈谈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吗?
【天下和】——合作共赢
★ 2010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9周年。9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促进了自身发展,同时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5)加入世贸组织体现出我国目前的哪一基本国策?
(6)在坚持这一国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国优秀农民工杨超面对乡亲们“你年轻,又有见识,就回来带着我们干”的恳求,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带领大家致富。
回到老家,杨超接连做了四件事:第一,投资2万元建成年出栏50头的养猪场,可接纳四五个人就业,同时修通了3公里的公路;第二,退耕还林,种植了近300株核桃树苗,既获得了政府补贴,又增加了收入;第三,在县城租门面房,办起了一个小超市,经营村民缺乏销路的香菇、木耳等产品,帮助乡亲们增加收入;第四,参加全市组织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公开招考,被选送到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经营管理专业学习。他说,要想干出一番事业,不“充电”不行!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条件,面对这种有利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做?
(2)杨超投资的猪场、超市属于哪种经济成分?国家对这一经济成分实行了什么政策?
(3)杨超退耕还林、种植核桃树,符合国家哪一发展战略的要求?这一发展战略的要求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夹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某校9年级(1)班同学以“改革再出发”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的部分资料:
三中全会的时代印记

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在两次大会期间,一般会召开7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其中第三次即简称“三中全会”。
(1)1978年以来,每次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决定,都是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 ①  这个最大实际,坚持 ②  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这里的①填                            ;②填              。
(2)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伟大的基本路线”的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十三五”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材料二:2013年,中国企业频繁在海外举行高铁展,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大力推介中国高铁。泰国愿以“大米换高铁”;中国与匈牙利、塞尔维亚三国宣布合作建设匈塞铁路:国外政要相继在华实地乘坐体验高铁……“高铁外交”,一方面推动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成为促进合作共赢的外交新“名片”。
材料三:2014年1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提升经济的整体质量;才能更多培育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才能有效克服资源环境制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1)某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决定在全校开展系列创新实践活动。请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并提供两种活动形式。
(2)以上材料共同表明我国坚持实施哪些战略与基本国策?
(3)李克强总理为什么要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国家安全提出新挑战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使得“互联网+”迅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互联网+”以其前所未有的开放、平等、多元,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互联网+”行动计划,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发展创新。(    )
②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发展的助力,也是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    )
(2)面对互联网+的到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行动是怎样体现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以互联互通为抓手,以金融合作为前导,激发大市场活力,共享发展新成果。 随着合作深入,“一带一路”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在这条经济走廊上,2014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到1.12万亿美元,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 。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也将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的格局。“一带一路”战略将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材料三:“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夯实了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上面的材料?
(2)结合本题材料,运用“学会合作”相关知识点,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体现了我国实施什么国策或战略?
(3)紧扣材料三,综合运用九年级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在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方面应该怎么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国素来以“美食之国”闻名于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开设了具有异国风味的美食餐馆,世界各国多彩的美食,给国人带来了全新的饮食文化感受。
材料二: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讲话时说“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
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某中学文化社团就饮食文化开展了题为“中外饮食文化差异”的调查活动。下面是一张未完成的关于各国传统特色美食的调查表,请你补充完整

国家
中国
日本
韩国
美国
特色美食
 
 
泡菜
 

(2)材料二中习近平的讲话包含了哪些道理,请用课本中的观点阐述。(至少两点,4分)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基本路线,可以看作是邓小平最重要 的政治遗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过去30年我国依靠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是实干的结果。必须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什么? 坚持这一兴国之要应怎样做?
(4)党的基本路线对党和国家及科学发展有何重要性?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应怎样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近,我们班开展了以“关心祖国发展,开拓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下是我准备的有关热点专题,请你帮我完成相关问题。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
(1)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所依据的最基本国情是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比上年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上图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请你辨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因此我国应该把改革开放作为工作中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统计表明,1978年至2011年的33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改革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1月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何意义?
(2)我国在与其他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3)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能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哪些贡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分析说明。
材料一:2014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一年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公车改革、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城乡养老并轨等一批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改革总体部署全面展开,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材料二:2014年12月,周永康因以权谋私、收受巨额贿赂,泄露国家机密等问题被开除党籍依法逮捕,成为首位因腐败而落马的政治局常委级“大老虎”。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
(1)材料一表明什么?
(2)周永康从权力之巅到“笼中老虎”表明什么?
(3)我们的宏伟蓝图是什么?结合材料和问题谈谈怎样为实现蓝图而奋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4月15日,由中国提出并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确立了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到1.12万亿美元,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10年,这个数字将翻一番。
你从上述材料中读出了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2015年中国出台了许多新政策、新措施,让我们看到新的政府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彰显了中国大国的形象,一个充满活力、负责任的东方巨龙让世人瞩目。

活力中国
我的解读
截止到2015年4月,中国主导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已有50多个国家确认加入。借助“亚投行”平台,中国将来自欧盟、中东、澳大利亚等国家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打造一个完整的“亚洲投融资链条”。
(1)这一金融平台的顺利建立得益于我们坚持了_________基本国策,坚持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
(2) 中国有着如何不同凡响的国际地位?
习近平主席把握全球化发展大势,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通过“一带一路”构建开放新格局,促进中国的经济实力再上一个台阶,并与周边国家共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3)“一带一路”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是我国坚持____________为中心、以_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每年12月4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4)我国设立“宪法日”的必要性。
(5)请概括中国取得上述成就的根本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