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反腐败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充分体现党中央对于腐败问题惩治的决心。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结合如下材料,开展探究活动:
材料一:2013年9月22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做出一审判决。认定薄熙来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根据我国刑法,被告人薄熙来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材料二:2013年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上线并公开接受网络举报后,受到包括广大网民在内的人民群众广泛关注。9月2日至2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20天内统计的网络举报数量达15253件,日均超过760件。

(1)材料一、材料二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哪些知识?
(2)结合材料,探究并简要说明中央提倡“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二,谈谈公民如何正确利用网络参与反腐行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3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做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部署。同时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材料二:《丹东日报》报道:"2014年10月9日,气势磅礴的百人大合唱--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80周年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在元宝山公园唱响。《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1)中共中央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设定"国家宪法日"表明宪法具有怎样的地位?
(3)材料二中"《长征组歌》大合唱"活动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文明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4)长征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精神有哪些具体体现?(至少答出两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3月1日晚9:00,昆明发生了由新疆分裂势力策划实施的砍杀无辜群众的重大暴力恐怖事件。随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政法机关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侦破案件,依法从严惩处暴恐分子,坚决将其嚣张气焰打下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处置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抓紧追捕和坚决严惩暴徒。
公安机关查明,近日网民孙某等利用手机和互联网,在微博、微信、QQ群、短信等平台编造、传播所谓“新疆各地暴乱”等谣言,产生了恶劣社会影响。我区各地公安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孙某等19名涉事人员予以行政拘留并处罚款。
(1)依法严惩暴恐分子,是要保护公民的哪项权利?体现依法治国的哪些要求?
(2)请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孙某等人的行为。
(3)昆明暴恐事件发生后,不少民众惊呼,原来一直感觉有些“遥远”的恐怖主义,竟然离我们这么近。如果我们遭遇到暴恐事件时,该如何应对?请你提出些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有关代表团审议时,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要用“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来指导工作。
(1)你认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依据有哪些?(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2)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支撑带”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形成的“3+4”多点支撑大区域发展战略 ,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一轮版图。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简要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如何趟出一条新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品德课上,时政播报主持人小楠围绕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播报。
【播报一】
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速生鸡、“毒生姜”、“掺假羊肉”等食品安全问题迭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播报二】
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重点清理、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不断打出执法重拳,使不法分子“步步惊心”。2013年5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提及“掺假羊肉”、“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时表示,“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要让犯罪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
(1)简要分析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原因。
(2)国家重拳出击、依法惩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表明了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崭新起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一场艰苦的奋斗,也是一次豪迈的进军。
【扬改革之帆】2014年,我国改革扎实推进:简政放权,成为我国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如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用1枚公章取代109枚公章,为百姓办事减少了108道手续;财政税收改革重磅推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小规模纳税人平均减税40%……
(1)这些改革举措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行法治之道】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展了宪法晨读、宪法辩论交流会、宪法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多样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中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宪法"至上的种子。
(2)我国中小学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的目的有哪些?
【筑执政之基】"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有权不可任性" ……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民众感受到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反腐决心。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听到江西省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全线飘红时说:"可见,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
(3)为什么反腐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
【谋小康之业】"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是全面小康的追求之一。开私家车、出国旅游……百姓生活离全面小康越来越近,但一些不文明现象影响着全面小康的进程。
(4)近期,"路怒症"引发的不文明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请你根据下面"诊断书"中对"路怒症"的介绍,开出"处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阅读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根据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中国国民年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6本多,且偏重考试教材等实用书籍,阅读量远远低于以色列、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今年两会,“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百名政协委员建议全民阅读立法,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目前该条例已进入立法程序,草案初稿也已起草完毕。

⑴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⑵有人认为:“只要加强立法,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就能实现全民阅读。”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4年的工作并系统部署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以下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部分摘要。

(1)材料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全国人大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2)摘要一中我国啃的这些“硬骨头”体现了我国哪项基本国策?运用这一国策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设立自贸区的必要性。
(3)阅读摘要二“民之疾苦,国之要事”,你认为当前的民生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些问题?(请列举三例)这些民生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
(4)摘要三中政府“有权不可任性”,听起来幽默诙谐,却隐含着深刻的涵义。政府的权力来自哪里?政府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有权不可任性呢?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除了政府部门“有权不可任性”外,全国人大、司法机关、公民个人分别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 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法治路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包括建设五大体系、推进三位一体建设等四个具体目标。本次会议开启了法治中国的新征程,描绘了“中国式法治”蓝图。
(1)站在国家角度,运用“情系祖国”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中国式法治”蓝图?
【外媒关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外瞩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世界如此关注中国的改革发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世界如此在意中国的未来走向。
(2)“世界如此在意中国的未来走向”,说明了什么?
【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法治中国,,已然成为本年度的热词之一。然而,全民守法、人人信仰法治才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注入新的法治价值观,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更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3)运用“做守法公民,,的相关知识,谈谈当代青少年应该怎样投身法治中国建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就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
(1)“炎黄”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炎黄”的事迹是中华民族__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
(3)弘扬“炎黄”精神,我国应该坚持落实哪一治国方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大会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盐城市某初级中学九(1)班同学决定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开展一次以“关心国家发展,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成就展示】报告开篇指出,过去一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①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②超级计算、探月工程、卫星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支线客机飞上蓝天。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一批腐败分子得到应有惩处等。
⑴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①②③中成就的取得分别得益于我国的哪些战略或者国策?
                        ;②                       
③                        
【理论探究】同学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人的带领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城乡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平衡、贪污腐败等不和谐的现象。同学们要打电话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2)请你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相关内容,请指出同学们采取上述举措的理论依据。
【行动起来】李克强总理在报告的最后指出: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神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实现中国梦是每个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请你从学习角度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这部新修订的法律比以往增加了很多新规定,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生事物也出现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医闹、替考、袭警等社会事件也从以往的行政处罚转变为被追究刑事责任。

(1)结合所学知识,从诚信建设和法治建设的角度,分析替考、造谣等行为入刑有何社会意义?
(2)替考、造谣等行为入刑对于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何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材料:
材料一:2014年3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
材料二:2013年10月11日,中国政府网开通“双微”: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这既是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也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保障公众政治权利的重要举措,为推动从“网络问政”向“网络施政”的转变开通了新的渠道。
(1)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党和政府实行“零容忍”说明什么?
(2)国务院开“双微”, 推动从“网络问政”向“网络施政”的转变,说明了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面发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材料一:2015年初,在中央党校,面对参加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辩证地梳理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材料二: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重大意义。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基本国情,谈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2)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作为中学生也应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说说自己的打算。
(3)从材料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劳动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你打算怎样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
(1)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有的同学认为:“宪法和我们学生关系不大,没有必要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厉行法治的要求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