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材料一:2014年3月10日,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人民法院加大庭审公开力度,建成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各级法院直播案件庭审4.5万次;建成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3858份,地方各级法院上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164.6万份。
材料二:自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举办《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自2007年开始,我国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榜样传递着正能量,感动着、激励着人们向善。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请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主题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做文明消费者】
勤学苦读三年,小明得到了父母一个承诺:无论他中考成绩如何,全家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小明的父母也有所顾虑,从未出过如此远门,在人生地疏的地方被人欺负该怎么办。
新《旅游法》于2013年“十一”颁布并执行。《旅游法》规定,旅行社和当地景点若存在欺诈、“宰客”等行为,将给予严厉处罚。新《旅游法》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处罚也作了明确规定。游客如果在名胜古迹上刻画、涂污,最高会受到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无视当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引发摩擦和矛盾的,将承担法律责任。据此回答:
(1)针对小明父母的顾虑,请你说说作为消费者,他们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2)依据材料,说明新《旅游法》可从哪些方面保障和促进文明旅游建设?
(3)去民族地区旅游,小明应如何做好文明游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学以致用”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苏北A县某乡镇中学九年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开展了很多活动:
感受成就:同学们通过走访有关部门调查了该镇与县城发展状况,以下是相关统计表:
苏北A县某乡镇发展状况调查表(局部)

           时间
项目
1985年
2005年
2009年
乡镇居民年平均收入
1853元
11653元
23459元
主要收入来源
承包责任田
个体蔬菜贩运
广泛出现
民营蔬菜深加工企业
数量迅速增长
县城居民年平均收入
3210元
27765元
30558元

(1)从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辨理明义:材料一: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二:2014年9月20日是全国第十二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各地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明理导行:李欣是一名职业高中刚刚毕业的学生,学的专业是服装裁剪。李欣并不愿意进厂工作,而是想通过自己手中的云剪,裁剪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她从小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世界顶级的服装设计大师。父母愿意支持女儿成就理想,多方筹资想帮她开一间小小的裁缝店。
(3)李欣的爷爷奶奶对李欣上职高一直有意见,认为上职高和自己“开店”是没出息的表现。
如何你是李欣的同学,请用所学的知识帮李欣向其祖父母说明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心国家大事 共创美好未来】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习总书记指出,要“苍蝇老虎一起打”,任何人都不得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材料三:两会中,关于教育、医疗、就业、食品、住房、收入分配、交通等问题一直都是十分关注的问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多项举措,民生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它的总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教材的哪些知识观点?
(3)我们青少年该怎样落实材料一、二中体现的法治精神?
(4)结合材料,谈谈党和政府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说明了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治中国,坚实足印]
关于“依法治国”的内容,某校9年级(2)班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请你参与。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设“法治中国”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公布,法治位列其中,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材料二: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议题,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高度。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字之差,但更清晰地告诉我们如何推进法治进程。
(1)请运用“做守法公民”的相关知识,结合观点谈谈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做了一些归纳,请根据情境完成表格内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法治国家
新闻解读: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首先做到依宪治国。
(1)材料中的这些事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哪些权利?
(2)有人说:“这些事故令人深恶痛绝,唯有以暴制暴,才能捍卫法律的尊严。”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心中有法:近年来,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执法机关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使制售假冒伪劣的违法行为得到—定的遏制。但由于各种原因,制假售假活动并未从根本上得以彻底解决,—定程度上还时有发生。
(3)如果你发现自己身边有制假售假现象,你应该怎么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新法还从法律层面加大惩罚力度,明确提出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按日连续计罚,罚款将上不封顶。2013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开始实施。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旅游经营者以及景区的权利义务将有明确的法律准绳。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发展从此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轨道。
材料二:“中国式过马路”、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出现中文“XX到此一游”,中国游客大闹航班等现象层出不穷,桂林“十一”黄金周期间,各旅游景点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也屡见不鲜。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治国方略?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就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行法治之路
【科学立法】(1)下面是小美所在班级黑板报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充完整。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内容
教材观点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立法法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立法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行政法规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

【公正司法】2014年底,江苏省泰州市6家企业因违法倾倒废酸污染长江支流,被法院判决赔偿 1.6 亿元,用于环境修复。
(2)两位同学就此材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补充完整。
小美:这体现了的基本国策。
小明:这体现了法律①的特征。
【严格执法 全民守法】思想品德课上,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下列两幅漫画: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别对上面两幅漫画进行分析。 
漫画一: 漫画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3月5日到1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为全面报导两会,媒体各出奇招,某网媒推出“两会大明白之小明系列”——奔跑吧小明,和大家共探两会。
【两会大明白之总理关心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让小明很奇怪:总理日理万机,为什么还要关心我们看书这种小事呢?
(1)请你从先进文化建设的角度帮小明分析原因。。
【两会大明白之总理说了啥】小明整理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招待会中的“妙语”,发现那些亮点也正是对我国实施的各项战略、方略及国策的敲打和再强调。
(2)根据“妙语”,写出相应的国家政策。

总理“妙语”
相应的战略、方略、国策
大道至简,有权不能任性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请你(台湾TVBS记者)传递一个“定心丸”,大陆将会继续维护台资企业和台商的合法权益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两会大明白之修法影响啥】大会最后做出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小明很高兴地发现看似与老百姓生活离得很远的“管法的法”,它的修改对我们非常有利:一是征税不再“糊里糊涂”,政府收什么税、向谁收、收多少、怎么收,都要通过人大来立法决定;二是限行、限购不再“任性”;三是“我”的意见变得更重要,立法要扩大公众的参与,更接近地气,更能够反映人民意愿。
(3)小明受到鼓舞,他希望将来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中有具体保障未成年人休息时间的条款。小明的愿望要付诸实施,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就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
(1)“炎黄”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炎黄”的事迹是中华民族__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
(3)弘扬“炎黄”精神,我国应该坚持落实哪一治国方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大会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盐城市某初级中学九(1)班同学决定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开展一次以“关心国家发展,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成就展示】报告开篇指出,过去一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①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②超级计算、探月工程、卫星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支线客机飞上蓝天。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一批腐败分子得到应有惩处等。
⑴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①②③中成就的取得分别得益于我国的哪些战略或者国策?
                        ;②                       
③                        
【理论探究】同学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人的带领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城乡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平衡、贪污腐败等不和谐的现象。同学们要打电话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2)请你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相关内容,请指出同学们采取上述举措的理论依据。
【行动起来】李克强总理在报告的最后指出: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神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实现中国梦是每个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请你从学习角度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这部新修订的法律比以往增加了很多新规定,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生事物也出现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医闹、替考、袭警等社会事件也从以往的行政处罚转变为被追究刑事责任。

(1)结合所学知识,从诚信建设和法治建设的角度,分析替考、造谣等行为入刑有何社会意义?
(2)替考、造谣等行为入刑对于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何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材料:
材料一:2014年3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
材料二:2013年10月11日,中国政府网开通“双微”: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这既是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也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保障公众政治权利的重要举措,为推动从“网络问政”向“网络施政”的转变开通了新的渠道。
(1)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党和政府实行“零容忍”说明什么?
(2)国务院开“双微”, 推动从“网络问政”向“网络施政”的转变,说明了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面发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材料一:2015年初,在中央党校,面对参加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辩证地梳理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材料二: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重大意义。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基本国情,谈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2)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作为中学生也应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说说自己的打算。
(3)从材料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劳动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你打算怎样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
(1)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有的同学认为:“宪法和我们学生关系不大,没有必要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厉行法治的要求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