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在线(总分8分,每题4分)
结合本单元的有关知识,为他们诊断“病因”,并开出“处方”
病例一:八年级(1)班的小梅同学,见人说话先脸红,遇到事情“我不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病因”:
“处方”:
病例二:八年级(2)班的小兰同学,见人就夸大自己的优点,常常过高地评价自己的同时贬低别人。
“病因”:
“处方”
根据下列情景,回答以下问题。
情景一:两位同学在校园里说笑打闹,结果一不小心,撞了对面走来的人。他们俩不仅不道歉,还骂骂咧咧,推推搡搡。结果,被同学们谴责,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情景二:公园里,一名同学拿着一袋瓜子,一边走路,一边嗑瓜子,还把瓜子皮扔得满地都是,引得路人侧目,最后,又被罚了款。
(1)两个情景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尊重他人?
(3)我们应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全体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国人的这种表现主要来源于
A.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 B.坚强的意志 |
C.乐观的心理品质 | D.积极的生活态度 |
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平原君门下的食客毛遂非常自信,自我推荐,要求前往楚国,他终于劝说楚王同意援助赵国。这就是历中上著名的“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的行为是( )
A.自我尊重和自我表现的行为 | B.要求他人对自己尊重的表现 |
C.自负和自傲的表现 | D.肯定自己长处的表现 |
当我们的某些可取之处受到他人肯定时,就会显得格外高兴;当作了好事受到集体和社会称赞时,心情就十分舒畅。这是因为( )
A.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肯定,得到满足 |
B.我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
C.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取决于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
D.这是一种自我认识 |
下列对责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
B.少年的我们没有任何责任 |
C.我们不但要为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
D.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过错,接受教训,承担责任 |
从开始于1994年的“863计划”到如今的神舟七号,我们有理由壮怀激烈:“让太空记住中国人!”“让太空记住中国人!”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据此回答题目
下列有关自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 B.自信有助于成功 |
C.自信心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 | D.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
这告诉我们( )
A.有了自信心,任何事情都可以办好 | B.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
C.只要有自信就能登月球 | D.自信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自负心理 |
翟志刚太空第一步,大大激发了国人的自豪感的自信心,培养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这个支点是( )
A.正确地认识自己 | B.自己突出的优势和长处 |
C.自己突出的缺点和劣势 | D.选择正确恰当的目标 |
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小小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晏子对接待他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进去。”楚王自取其辱,只好下令打开城门,将晏子接进去。这个故事说明了( )
A.有自尊才能看重自己
B.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C.只有维护自己的人格,才能维护国家的尊严
为配合仪征市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工作,学校拟举办“告别陋习,文明优雅”的主题教育活动,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次教育活动。
【校园扫描】
校园生活中,有些同学不认真学习,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出口成脏,且不以为然;把抽烟、喝酒当作“酷”;沉迷于网络与游戏,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这些同学来说,他们也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可还是有那么多学生偏偏明知故犯,“前仆后继”。
(1)这些同学缺乏什么优秀心理品质?请再举两个我们生活中的这种现象。
【班级讨论】
针对屡禁不绝的现象,各班级展开了专题讨论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培养优秀的心理品质,告别这些不文明的陋习。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培养这一优秀心理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方法有哪些?
【出谋划策】
为了改变陋习,让校园更文明,培养上述优秀心理品质,学校准备向全校学生征集“金点子”。
(3)请你设计两种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
材料一:下表为某校初中学生调查统计的“与父母沟通情况”部分数据:
调查内容 |
所占比例(℅) |
|
男 |
女 |
|
认为父母管得太严 |
64 |
65.8 |
与父母沟通有障碍 |
48.7 |
37.2 |
不会把秘密告诉父母 |
81.8 |
83.3 |
材料二:七年级1班的王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找学生谈心,耐心辅导学生。但小赵同学却说:“我上课迟到了、课堂上说悄悄话、作业字迹有点潦草,他就狠狠批评我。他太严格了,对我一点也不宽容。”对于小王的话,同学们议论纷纷。甲同学认为,老师应具有宽容的美德,不应对学生过于严格;乙同学认为,老师就应该严格教育学生,不能对学生宽容。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请针对材料中甲、乙同学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