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 )拾起头( )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 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 )留下一段树桩,很快( )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化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 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关联词分别填入第二、三自然段的圆括号内。
A 只要……就…… B 只有……才……
(2)从文中找出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中含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②作者把“扁担藤”比作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③黑心树的特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所以人们称它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 溪
我家门前有一弯小溪流——极平常的溪流,水位最高时水面也就四米来宽,水小时,鼓足了劲,一下子就能跳过去。溪岸上长着几株婆娑的柳树和一棵小桃树,对岸便是生产队的大田。这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常,和苏北农村的无数条小溪相比,没有任何更值得夸耀的地方。
然而,我却非常喜欢它。
“当,当……”时钟刚敲了四下,我就来到了溪边。眼前一片朦胧,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天空中稀稀疏疏地点缀着几颗星星,像一长串珍珠镶嵌在黑缎子似的天幕上。夜幕渐渐拉开,眼前的小溪又展开了另一幅动人的画卷:瑰丽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也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渲染在溪水中——胭脂红、玫瑰红、金红、橘黄、金黄、柠檬黄、紫罗兰、孔雀蓝、湖蓝,五光十色,美丽动人,像燃烧的熊熊火焰,像销熔的灿灿黄金,像浮动的道道彩绸。啊,真想不到,小溪竟是这样的美!
从此,我对小溪入了迷。上学前,放学后,我都要去看看它,就像看望我的老朋友。我爱溪中悦耳的流水声,我爱溪中变幻无穷的景致。
(1)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瑰丽的 色彩
绚烂的 流水声
燃烧的 晚霞
销熔的 彩绸
浮动的 火焰
悦耳的 黄金
(2)读画“ ”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句话运用了 、 两种修辞方法。
②这句话共描写了 、 、 、 、 、 、
、 、 9种颜色。
③这句话描写了的是 的景象。
(一)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__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选自课文《 》
(3)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节选)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1)文中“步履匆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文中“同一时刻”是指________;海峡的“另一边”是指________。(2分)
(3)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21分)
美丽的日月潭
①日月潭在台湾的中部,四周群山环绕,中央有一座美丽的小岛。( )岛的北面像日,南面像月,( )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②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水很深。日月潭周围是山,山上是茂密的树林。山林倒映在潭里,湖光山色,非常美丽。
③日月潭( )环境优美,( )景色宜人。( )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 )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散去,隐隐约约地看到天边的晨星、远山和点点灯光。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在艳阳高照的时候,整个日月潭,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使人胸襟突然开阔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它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了神秘感。
④日月潭永远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我爱美丽的日月潭。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2)用“____”画出“日月潭”得名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5分)
(3)用“∥”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每段的段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③自然段中,第一句话是____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间段日月潭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颐 和 园(节选)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________,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________,红漆的________,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____________,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文中表示游览过程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景色。先抓住长廊_______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内部介绍,最后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一眼望不到头”写出了长廊______ 的特点。
(4)“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课文内容阅读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 。
第二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 。第三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了 。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全文描写长城时是按
顺序写的。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共17分)
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 之间 。从东头的( )到西头的 ,有 。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 ,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 ,垛子上有方形的 和 ,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 的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 。
在长城上, 脚下的方砖, 墙上的条石,很 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 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 火车、汽车, 起重机,就靠着 的肩膀 的手, 地抬上这 的山岭。
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 上是一个伟大的 。
课文阅读
这篇课文按 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课文移步换景,先写进了顾和园的大门,来到 看到的景色;再写 来到 ,看到的亭台楼阁;然后写登上 ,站在 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 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用波浪线画出文出表示顺序的句子。
颐和园
北京的 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 。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 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 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 。下面的一排排 的宫殿,就是 。
登上 ,站在 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的树丛, 着 琉璃瓦屋顶和 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 ,绿得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 。向东远眺, 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课外阅读
荷花
我们家每年要种两缸荷花。种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做“藕秧子”。在缸底铺一层马粪,厚约半尺,把藕秧子盘在马粪上,倒进大半缸河泥,晒几天,到河泥坼裂,有缝,倒两担水,快要平缸沿,过个把星期,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过几天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说:“我开了。”
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轻轻地合成一个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开放。荷花收了朵,就该吃晚饭了。
下雨了。雨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雨停了,荷叶面上的雨水水银似的摇晃。一阵大风,荷叶倾侧,雨水流泻下来。我发现,荷叶的叶面是不沾水的。
荷叶粥和荷叶粉蒸肉都很好吃。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流泻 坼缝
(2)“啪啪”是写声音的词,你还能写出这样的词语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____。
(4)写种荷花的是第( )自然段,种荷花的步骤是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
庐山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海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在括号里填上恬当的词语。
( )的色彩( )的感觉 ( )的大海( )的天幕
(2)写出文中四字成语。
(3)请写出文中的2个比喻句。
(4)写出1至3自然段的重点句。
①
②
③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 ”写出了长城的长。
(2)“多少……才……”从这个关联词体会到了 。
(3)“站、踏、扶”说明作者_____________ ;
“很自然地想起”说明作者______________。
阅读《秋天的香山公园》 回答问题
秋天的香山公园,以它独特的美迎接着众多的游人。
走进公园大门,放眼望去,峰峦重叠,挺拔壮观。山上长满了各种树木,树叶浓密,人走进去,便淹没在其中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红叶。近看红叶的形状不一,有长圆、扁圆、扇形,还有三角形的。远看,山坡上树树交错,叶叶相连,层层叠叠相互辉映,映红了半边天空。在大片大片的鲜红中夹杂着深黄、褐色......就像千万只彩蝶上下飞舞,真是姿态万千,绚丽多彩。一阵爽人的秋风吹过,传来柔和的“沙沙”声,枝摇叶摆,像是一向游人频频招手。人们不由赞叹:“多美呀!香山的红叶。”
香山公园里潺潺的流水也很动人。小路旁,石缝里,溪水愉快地流淌着。阳光洒在水面上,闪着耀眼的光芒。有时,溪水聚在几块碎石中间,静静地躺着,小鱼儿在你追我赶地嬉戏。
再看,路旁的花坛里,花儿展开笑脸,争芳斗艳。一串红连成片,鸡冠花顶起了花冠。那品种繁多的菊花,伸开了蜷曲的花瓣;没有开放的花瓣紧缩着,像一个个彩球。不管是什么花,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鲜花色彩灿烂美丽。( ) ②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
(2 )“爽”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 ,再查___ 画。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明朗,清亮;②率直,痛快;③舒服;④违背。“爽人的秋风”中的“爽”应取第___种解释。
(3)用“___”分别画出概括第三、四、五自然段意思的中心句。
(4)第三自然段,作者是从____、____、____三方面来描写红叶的
(5)在这篇短文中,作者主要写了以下几种景物:________( 2分)
(6)摘抄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你喜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分)
阅读《颐和园》片段,回答问题。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饿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 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jiàn)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sǒng) 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liú)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gé)。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玻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ǎng)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 )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tiào),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墙和城里的白塔。
(1)第一自然段写了长廊的_____和_____两个特点。
(2)用“___”画出文中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
(3)阅读第三自然段,这段话中,作者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物,最详细写的是____,它的特点一是“静”作者用“___”来比喻它;二是“绿”,作者用“___”来比喻它。
(4)理解文中画“﹏﹏﹏”的句子。
①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运用____的方法,突出长廊___的特点。
②一座八角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个三层建筑是______。作者抓住了___和___两个方面来写这个三层建筑。
(5)读完了《颐和园》片段,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