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    )它们都是风,(    )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一阵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有点风,(   )是暖烘烘的,吹散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人们身上凉丝丝的。黄色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摇摆着。高梁红了,稻子熟了。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清晨,路上行人稀少。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子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      )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是因为……    虽然……但是……    即使……也……
(2)这篇文章的2-5段落是      关系,因此,本文可分为    段,请用“∥”在文中标明。
(3)按要求填下表。

季节
风的名称
不同季节风的特点
 
 
 
 
 
 
 
 
 
 
 
 

(4)“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杨》片段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  大孩子摇着他的腿  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  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 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   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给文段第2-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写出近、反义词。
严肃—(   ) 坚强—(   ) 粗壮—(   )   动摇—(   )
(   )       (   )       (   )         (   )
(4)回答问题:
①“高大挺秀的身影”在文中指              
②为什么称白杨树为“戈壁滩上的卫士”?
                                                          
③白杨树有哪些特点?爸爸借白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
                                                              
                                                               
(5)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可保卫者。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杨》片段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反义词。
坚强—(     )  粗壮—(     )   动摇—(     )
(3)“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3分)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5)“他也借白杨表白着自己的心”说明爸爸在借 ______ 勉励自己 _______________ ,这种写法叫 ________
(6) 用“不管……不管……总是……”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 神气在挥舞着鞭子 放声歌唱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1)用简短的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2)请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辽阔——(        )  欢跃——(         )
(4)第二自然段突出了草原        的特点,第四自然段突出了草原       的特点。
(5)请在短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抄写在下面的直线上,并仿照此句写一句话。
                                                                 
(6)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了               的作用。
(7)认真读短文,体会到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白杨》选段,回答问题。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请用直线把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画住。这段话点明了白杨树的的精神是:         
(4)文段中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请发挥想像,说说爸爸可能在沉思些什么呢?                                       
(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从画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填空。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在《草原》一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也是老舍先生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这句话就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阅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遂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将合适的词连线搭配。
制服            隧道            事情        狰狞
发现            温度            斗志        简单
控制            规律            天气        昂扬
延伸            冻土            面目        恶劣
(2)什么是下马威?风火山给了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
                                                                    
                                                                    
                                                                    
(3)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品味探究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从“确实”这个词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话主要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阅读。
青藏铁路

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线路行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长达960千米。
青藏铁路是神秘的。它的神秘在于沿线的高海拔、è liè(    )的天气、严酷的地理条件所造成的rén  jì hǎn zhì(        )。几十千米甚至数百千米不见一人,却可以看到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驴、藏野牦牛非常安详地埋头吃草。
青藏铁路是严酷的。它的严酷在于高寒缺氧、气候无常,人因此而胸闷气短,头疼腿软,在这里随时可能遭遇到漫天大雪、密集的冰雹和八级以上的大风。
青藏铁路是美丽的。它的美丽在于沿线穿越的神山圣水和独特的高原风光。线路过处,蓝天白云下,远处是白皑皑的雪山,下面是碧绿的草原,草地上是成群的牛羊。它的美在于沿线苍茫的草原上点缀xīnɡ  luó qí bù(       )的湖泊闪烁出诱人的光彩在于沿线经过的各类保护区中的藏羚羊藏野驴藏野牦牛等珍稀动物
青藏铁路以其神秘、严酷和美丽,必将成为出行者的乐土,探险者的圣地。
(1)根据注音在文中括号里填写词语。
(2)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用横线分别画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
(4)最后一个自然段在短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阅读。
竹 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
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停止。 C.消息。 D.利钱;利息。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阅读。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引文中“高大的白杨树”暗指______________,“几棵小树”暗指______________。
(2)爸爸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品味探究。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2)这句话与课文的“                                               ” 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省________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________。
(2)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________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如养蚕、缫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犀牛、________、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________ 、________、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带着问题来读书。
(1)文中所描述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__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__,故事发生在中国的______朝。我国的________第二次出使西域,走的就是这条路。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开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原名__________,浙江绍兴人。他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有__________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学语文说明方法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