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训练营。
(1)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爱慕之心”的意思是: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其中,“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与“ ”、“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花生没有桃子、石榴和苹果那样的 ,但它却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 。
(2)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期望是:
(3)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得到的 。谈谈你的理解: 。
阅读。
人生第一课
杜怀超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小朋友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许多架图书。小朋友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板凳上,准备接受人生的第一课。
一位老师走到小朋友的前面,微笑着说:“小朋友,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小朋友们齐声答道。
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书。然后,她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童话故事。
“小朋友,”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讲了一个故事,他那幼稚的童声在图书馆里回荡。
虽然这位小朋友讲得语无伦次,但是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故事记录了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有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还画了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她又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还在封面上写上了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以及“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从小朋友们写的一本本“书”中,随意抽出了一本,高高地举着,说:“小朋友,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可见,写书并不难。因为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我相信,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作家。”
课结束了,小朋友们都很高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老师的某一种“灌输”。
◆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编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本“书”,认真读读这本书,看看书中都有哪些内容?
◆想一想:这位幼儿园老师向小朋友“灌输”了什么?
读课文,想一想。
◆ 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 花生、 花生和 花生的事,其中主要写的是 。
◆ 父亲说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它给“我”的启示是
读课文,回答问题。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父亲的话让作者一生受用不尽。课文写了作者经历的哪几件事来说明父亲的话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填一填。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题中“广场”一词正确的解释是________。(①指面积广阔的场地 ②泛指目的地)
(2)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战胜命运的孩子
方崇智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失聪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失明了。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向前去,先对耳朵失聪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睛失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听了老人的话,孩子们心里一亮,擦干眼泪,开始了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朵听不见反而更好,因为可以避免一切干扰,使他的精神高度集中。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朵失聪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艺术超凡;眼睛失明的孩子终于成了音乐家,誉满天下,技艺卓绝。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十分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另一条路!”
◆按文章内容填空。
失聪的孩子学绘画可以
失明的孩子学弹琴可以
◆你觉得文中哪句话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意思十分相似?摘录下来。
读课文,答问题。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父亲的话让作者一生受用不尽。课文写了作者经历的哪几件事,说明父亲的话是正确的?
阅读课文,填空:
(1)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赏析阁。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1) “沮丧”是什么意思?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短文中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课文,想一想,“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中的“是”与“非”在本文中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连线台。
同学甲: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________;
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乙:抓住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心情变化,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比如:“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钓鱼的启示》一文的作者是 国的 。文中讲述了一件 的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个 的道理。
课内语段阅读。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短文中“沮丧”一词的意思是( )
A.是指小声哭泣。 B.灰心失望的样子。
(2)“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中的“鱼”在文中指的是( )
A.这里的“鱼”是指除了鲈鱼之外的鱼,比如:鲤鱼、带鱼、金鱼等。
B.这里的“鱼”是指比这条鲈鱼还要大、还要漂亮的鲈鱼。
C.这里的“鱼”是指诱惑人的财物、名利……
D.这里的“鱼”是指美味的鲈鱼。
(3)用“____”画出父亲告诫“我”的话,并说说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读课文深感悟。
“我”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但是父亲却要“我”把它放掉,是因为________。
A.鲈鱼不好吃,卖不掉,所以父亲让“我”放掉它。
B.当时没到鲈鱼的捕捞时间,留下鲈鱼是不道德的,违法的,父亲是理解孩子心情的,但道德实践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所以要把鲈鱼放回去。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道德实践是很难的,因为道德实践就需要放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如果你以后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感悟课文,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______________;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________________,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________________。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悠长的生命启示。
◆ 在文中画出具体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
◆ “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悠长的生命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