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选段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技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弯曲( ) 原先( ) 仔细( )
(2)读短文,按要求填词语或句子。
爬山虎的脚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爬山虎的脚的颜色:
(3)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用横线画出文段的比喻句并回答:把 比作 。(2分)
课外阅读。
松 鼠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的中间。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松鼠的窝又暖和、又安全。
(1)“紧”和“苔”用音序查字法分别查大写字母( )和( )。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写下来。
矮小( ) 寒冷( ) 危险( ) 讨厌( )
(3)这段话共有( )句,第( )句写了松鼠搭窝的经过。
(4)松鼠窝的特点是( )。
(5)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兄弟们在登高聚会的时候,一定也在思念着我。也许他们正在西望长安,无限深情地说:“也不知道王维一个人在长安过得怎么样……”
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联系课文说说诗句中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异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倍思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王维在长安看到的重阳节景象。用浪线画出王维回忆家乡重阳节的景象。
(3)从课文中看,重阳节的风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4)短文第三自然段中两处用了省略号,你认为它们省略了什么内容呢?
第一处省略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省略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积累的古诗中,你还知道有哪些表达了与这首诗类似的的感情。尝试默写两首吧。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 )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 )地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2)他看到孔子的手指( ),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 )、悦耳动听……
(3)师襄听得(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阅读片断,回答问题。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儿,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的鸟儿( )的朝阳( )的花草
(2)这段话共有三句,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事物。
(3)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你也仿照写一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 和著名的 。
(2)陈嘉庚常常对人们说:“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讲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按课文的顺序在括号里填上恰当内容。
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创始人→( )
→( )→战胜狂犬病是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巴斯德是一位伟大的( ),他把自己的( )和( )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战胜了( ),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那种( )的精神、面对困难时那种( ),以及他高度的( ),让我们无比( )和( ),同时,也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短文,并作答。
蚊子是怎样长成的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去爷爷家看望爷爷。在爷爷家,我看见几盆花的叶子卷曲了,心想,花和我一样,也需要水来补充体力吧!于是我跑到废水缸旁舀水。
突然,我发现有很多小虫,不由得叫起来:“呀!怎么这么多的虫子?”爷爷闻声赶来说:“这小虫子叫孑(jié)孓(jué),是蚊子的幼虫,你如果要看孑孓,就把它们养在水桶里。”孑孓有点像刚孵出来的小蚕,又黑又细,它们老爱卷起那又小又短的尾巴。单只独个停在水桶里的时候,像一个逗号;两个并排时,有时像引号,有时像分号;它们还能齐齐排成一个省略号,真有趣啊!看着它们奇特的游动方式,我明白了,它们那灵活的尾巴好比鱼鳍,孑孓就是凭着尾巴的舞动在水里活动的。
一天,吃过午饭,我又坐下来看孑孓,我突然发现了一只孑孓。我再看时,发现水面上浮着孑孓壳。难道孑孓真的变成蚊子飞走了吗?过了一会,一只孑孓钻出水面,一动不动,张大嘴巴,伸出一个又尖又细的小东西,我赶忙拿来爷爷的放大镜看,过了一会又伸出一个圆的东西。啊!原来是蚊子的头。接着蚊子的头摇一摇,两条腿和翅膀出壳了,然后后腿也出来了。四条腿一瞪尾巴也出来了。看到这个景象我高兴极了,因为我亲眼看到了孑孓变成蚊子的过程。
(1)用“~~~~”画出描写孑孓样子的词句。
(2)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照样子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孑孓在水里是怎样活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孑孓是怎样变成蚊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短文中,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1919年的一个上午,一位衣着朴素丝毫不( )的中国青年,走进日本一所名牌大学的考场。他接过考卷开始( )地答题,他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把要求三个小时做完的试题,全部准确无误地完成了。监考老师惊得( )!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我国著名数学家的苏步青。
紧张的学习和研究没有使苏步青忘记自己的祖国。每当取得成就,他眼前就浮现出祖国母亲欣慰的笑容。他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1931年,苏步青从研究生院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日本的一些名牌大学,争着要用高薪聘请他任教。苏步青没有接受任何一所大学的聘请,因为他知道,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是生他养他的祖国。苏步青决心已定,执意回国。有人竭力劝他留在日本,千万不要回国。有人说:“中国正在军阀混战,乱糟糟的,( ),哪有潜心研究的环境,你回了国,就等于断送了( )。”这时,苏步青说:“ ”还有人说:“你已经和日本的松本米子小姐结了婚,还有了两个孩子,全家人在日本过得幸福和美,你一个人回去,岂不搞得妻离子散?”苏步青又说:“ ”
众人的劝阻、事业和家庭的压力不能改变他回国的决心,毅然回到了离别12年的祖国,在浙江大学任教。
当时,国内生活异常艰苦,有时候苏步青只有靠借债度日。那时的他,如果想回日本还是很方便的,因为他的妻子儿女还在日本。但他没有那样做,却( )把妻子和两个孩子从日本接到自己身边。生活更加困难了,但是,苏步青认为自己是选择了一条和祖国一起迈向光明的道路。
全国解放后,苏步青曾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等职务,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几十年来,他写下了大量的数学论文和专著,为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让上下文内容连贯。
引人注目 锦绣前程 千方百计
目瞪口呆 专心致志 一塌糊涂
(2)认真阅读第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3)苏步青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数学家苏步青哪些事迹最打动你?你从他的身上体会到什么?
读写显身手。李四光曾经说过:“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可见“疑问”是多么重要。说说你对某种事物产生疑问,思考实践,收获新知识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