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桑 树
人们赞美春蚕,因为它有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是的,春蚕是值得赞美的,但是,请不要忘记桑树。
桑树是春蚕的奶娘,桑叶是春蚕的乳汁。桑树,它青枝绿叶,郁郁葱葱;春天一到,它就hū huàn( )着蚕妇来摘。
桑树,在蚕妇的眼中,是希望,是明天。桑树,在绿色的世界中,是棵普普通通的树,因此,常常被人忘记。
这正是桑树的kě guì( )品格:它想的是别人生活得更好,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已。可以这么说,没有桑树的品格,也就没有春蚕的精神。
桑树,你使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具有像你一样品格的人……
诗人们,在赞美春蚕的时候,请想一想绿色世界中毫不起眼的桑树吧!
(1)读音节,在文中( )里填上恰当的词。
(2)用曲线画出文中赞美桑树、桑叶的比喻句。句中用 ( ) 来比喻桑树,用 ( ) 来比喻桑叶。
(3)用横线画出作者由桑树的品格而产生联想的句子。
(4)用 || 把短文分成三段,并写出第二段段意。
(5)请在正确的中心思想后面打√
①通过描写桑树,赞美它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
②通过描写桑树,赞美想的是别人生活美好,而不是炫耀自己的品格。( )
蝙蝠的耳朵又怎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这句话中双引号表示( )。
A、直接引用
B、着重论述的对象
C、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课外阅读
好读书
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 )看了,( )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惬意_____ 谆谆教导 ___ 给予_____
(2)文中与“囫囵吞枣”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_。请写三个它的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相传蜀汉大将军关羽写过《戒子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想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①“读书好”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好读书”的意思: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读好书”的意思: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5)如果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你该怎样和他们沟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仔细阅读第5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接下去再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 凋谢了,花蕊 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给文段中“处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 ( )
A. , , , , 。 B. , , 、 , 。
(2)给文段中“ ”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 )
A.不但……而且…… B.只要……就…… C.虽然……却…… D.只有……才……
(3)这段话采用了 的结构,首尾呼应。
(4)本段文字细致地描写了广玉兰花开放时几种不同的形态,它们分别是 ,
, , 。
课外阅读。
家乡的大海
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海南岛吗?你见过这儿美丽的大海吗?
早晨,鲜红的太阳冉冉升起,绚丽的朝霞映在辽阔的海面上,像仙女剪下的红绸,把大海装点得格外美丽。
中午,大海蓝得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灿烂的阳光撒在平静的海面上,仿佛点点碎金在闪烁。
傍晚,太阳西沉,星星在夜空中眨眼,渔火在海面上跳跃,分不清哪是星点、哪是灯光,你会感到像是神秘的世界。
大海不但美丽,还给我的生活带来无限乐趣。
海水退潮时,我和小伙伴们在海滩岩石上的小洞里,拾海螺,捉海蟹,在水中捞海参,追小虾,在沙滩上拾海带。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大海还是我知心的朋友。高兴时,我来到海边,与大海共同欢唱;烦闷时,我向大海倾诉我的烦恼。阵阵海风吹平我不安的心,排排浪花抚去我的忧愁。望着辽阔的大海,我的心胸也开阔起来了。
我由衷地赞美你,家乡的大海。
(1)理解词语。
满载而归:
冉冉升起:
(2)作者从三个方面赞美了家乡的大海。
一方面写大海 ,一方面写大海 ,
一方面写大海 。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大海的美丽的?
(4)用“——”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5)用“~~~~”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6)写出近义词。
绚丽( ) 装点( )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1)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①这段话写了爬山虎脚的位置、 和 。
②作者把爬山虎的脚比作 。
(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①“这样”指的是怎样?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文中的动词用得十分准确,找出来抄在下面横线上。
阅读并回答问题。
迷人的海滨夏夜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被霞光染(rǎn yǎn)成了红色,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yǒng rǒng)起的时候,那照在浪峰的霞光,又红又亮,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浅红,当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启 起)明星。它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市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从半空中倒(应 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1)用“——”现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_______ ”一词集中写出了海滨夏夜的美,作者面对这美景,感到_______和_______。
(3)用________划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4)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按顺序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中你认为写得最优美的一个句子摘抄在横线上,并说说你认为优美的理由,然后仿照着这句你也写一句吧。
我摘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优美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仿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来赞一赞海滨的夏夜。
课外阅读。
松 鼠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的中间。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松鼠的窝又暖和、又安全。
(1)“紧”和“苔”用音序查字法分别查大写字母( )和( )。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写下来。
矮小( ) 寒冷( ) 危险( ) 讨厌( )
(3)这段话共有( )句,第( )句写了松鼠搭窝的经过。
(4)松鼠窝的特点是( )。
(5)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兄弟们在登高聚会的时候,一定也在思念着我。也许他们正在西望长安,无限深情地说:“也不知道王维一个人在长安过得怎么样……”
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联系课文说说诗句中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异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倍思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王维在长安看到的重阳节景象。用浪线画出王维回忆家乡重阳节的景象。
(3)从课文中看,重阳节的风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4)短文第三自然段中两处用了省略号,你认为它们省略了什么内容呢?
第一处省略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省略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积累的古诗中,你还知道有哪些表达了与这首诗类似的的感情。尝试默写两首吧。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 )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 )地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2)他看到孔子的手指( ),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 )、悦耳动听……
(3)师襄听得(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阅读片断,回答问题。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儿,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的鸟儿( )的朝阳( )的花草
(2)这段话共有三句,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事物。
(3)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你也仿照写一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 和著名的 。
(2)陈嘉庚常常对人们说:“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讲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按课文的顺序在括号里填上恰当内容。
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创始人→( )
→( )→战胜狂犬病是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