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里打“对”或打“错”。
(1)父亲坚持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中,是因为父亲觉得“我”还会钓到别的鱼。(  )
(2)《落花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具体叙述了种花生、收花生的经过.(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
(1)《草原》的的作者是季羡林。( )
(2)《童年的发现》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
(3)“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
(4)《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 )
(5)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   (   )
(6)本学期我们又认识了几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半截蜡烛》是相声。(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判断正误的迷宫正等着我们呢。
(1)《忆江南》一诗的作者是张志和。                 (   )
(2)“这是什么?”这句话完整了。                ( )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出自《水调歌头》。          ( )
(4)“电影、歌舞、报纸、戏剧、曲艺”这一组词中“电影”不是同一类。( )
(5)“这小孩的样子像他妈妈。”这句话是比喻句。          (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下面的句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买椟还珠”的“椟”是漂亮的意思。( )
“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小扣”是轻轻地敲。( )
(2)“只见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是作者看到的。( )
(3)《落花生》一课告诉我们要做不但讲体面,而且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6%)
(1)“只要孩子……失足,他就会……”这一句中的“失足”是指丢了脚的意思。( )
(2)“晚霞被整个湖面染得通红。”这句话有毛病。( )
(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的含义是榕树的颜色特别明亮,将作者的眼睛照花了,看这些树,好像一闪一闪的,美丽极了。( )
(4)“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用十三根铁链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这段话是写泸定桥的构造。( )
(5)《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想用短期内造十万枝箭的任务来为难他。( )
(6)《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在十六年以前对父亲的回忆。(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A.《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
B.《鲁滨孙漂流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
C.“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诗中“青春”是指诗人的青年时期。 ()
D.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可以看出鲁迅是个爱憎分明的人。()

E.“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朗读停顿正确。 (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句子的说法,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①《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的作者是元代马致远。   (    )
②《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        (    )
③詹天佑主持了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的建筑工程。(   )
④《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介绍了地球的美丽;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呼吁人们好好保护地球。(   )
⑤“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圣诞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李鼎铭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人之一。                          (    )
(2)《学奕》选自《孔子·告子》,是记录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名著。  (    )
(3)《匆匆》一文的作者是朱自清。                             (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  )里打“√”,错误的打“×”
(1)“山青水秀”、“甘败下风”、“变本加利”这三个词都有错别字(  )。
(2)“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指代“青天”(  )。
(3)“我到底没有成为篮球运动员”,“你到底是去看电影,还是去踢足球”两句中“到底”意思相同(  )。
(4)“奉公守法”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平原君(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х”。
(1)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示递进( )
(2)“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时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名( )
(3)《汤姆 索亚历险记》是英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名作之一。( )
(4)《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写的。( )
(5)“模糊(mó)、似乎(sì)、转身(zhuàn)、分量(fèng)”这几组多音字的注音没一个错的。 (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的打“×”。
(1)王羲之被后世称为继颜真卿的又一位书法革新家。 (     )
(2)“载”字查字典时既可查“戈”部,又可查“车”部。 (     )
(3)“秉”字可查“千”部。 (     )
(4)《养花》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     )
(5)《狱中联欢》选自革命小说《红岩》。 (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⑴ 李大钊是一位忠于革命,忠于祖国的优秀共产党员。 (     )
⑵《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毛泽东。 (     )
⑶《草船借箭》一文选自《水浒传》。 (     )
⑷“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下面的句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周围飞舞”是作者看到的。( )
(2)晚饭过后,天空的云叫火烧云。 ( )
(3)洞内一团漆黑,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 )
(4)“鸟的天堂”指的是文中描写的那棵大榕树。( )
(5)雷锋放弃大年初一的娱乐和休息,到火车站为旅客服务的事,表现雷锋专门利人助人为乐的崇高思想。(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晕”是多音字,它的音是“yǔn”、“yūn”。 ( )
(2)《夜莺之歌》一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 )
(3)“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中“需要它”指的是“需要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
(4)“山上开满了映山红,_____花朵和叶子,_______比盆栽的杜鹃显得精神。”中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是“即使……也”。( )
(5)“包蕴”的口语是“包含”。 ( )
(6)写表扬稿,要写明被表扬的是谁,做了什么好事,最后写上表扬人的姓名和日期。 ( )
(7)“茂盛的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是比喻句。 ( )
(8)“这些奇异的云彩,有的像羊群,在慢慢地走动;有的像一床又厚又大的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中所有的标点都是正确的。 ( )
(9)“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段话是“动态描写”。 ( )
(10)《挑山工》是以人物命题的。 (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1)《蝉和狐狸》这则寓言的寓意是: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成熟。
(   )
(2)“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卧心尝胆”这三个词中没有错别字。(   )
(3)“狐狸张开嘴巴,仿佛要一下子把乌鸦吞进肚子里似的。”不是一个比喻句。(   )
(4)贾岛听从韩愈的意见,最终所用诗句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