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加油站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有名的音乐家叫俞伯牙。有一次,他为了练习作一首描写海洋上狂风暴雨的曲子,冥思苦想了很久。写了好多首,都不满意,最后求助于方子春老师。
俞伯牙来到蓬莱岛上的方子春老师家,苦恼地说:“老师,这首曲子的创作太难了。你能告诉我一些作曲的秘诀吗?”我可以把作曲的秘诀告诉你方老师说但我要到城里办点事等半月之后回来告诉你俞伯牙从海滨散步回家,忽然乌云密布,狂成呼啸,闪电直窜,雷声隆隆,倾盆大雨往海面上直泼。雷声、雨声、风声、浪声,还有山上的松涛声,混成一片,猛烈地震撼着天地。
俞伯牙听到宏伟的大自然的交响乐,他兴奋地跑回房中。等到风平浪静,一支描写海上急风骤雨的乐曲完成了。
当俞伯牙弹完了自己作的曲子时,才发现老师已站在身后。俞伯牙站起来紧握老师的手,激动地说:“我知道作曲的秘诀了,亲身体验,,细心观察,才能写出感情丰富的乐曲来啊!”
1.给第二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给短文选个最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文中“大自然的交响乐”是指什么?请用“﹏”画出来。
4.俞伯牙弹完自己创作的海上急风骤雨的乐曲后非常激动,那么他激动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加油站
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把脸埋在手里。她从音乐的旋律里听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暗光,愿幸福陪伴着你。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 竭力—( )
(2) 抑制—( )
2. 写出近义词。
竭力——( ) 祝福一( )
3. 用“”画出达格妮从音乐的旋律里听到的音乐家对她的祝福。
4. 体会句子的含义。
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把脸埋在手里。
阅读加油站
每年初春,过了一冬的池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漂浮在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时常有几个心急的孩子,放学后奔到池塘边,拾一根树枝,拨两三块菱盘过来,翻起来看结了菱角没有.
1. 用“__”画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或短语.
2. 用“﹏”画出随着时间变化,菱叶也有不同特点的词。
3. 请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4.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初春的池塘渐渐有了生机?
阅读加油站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 文中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长廊的特点。
2. 找出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动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们标出来。
3.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不但说明画,而且体现了我国和。
4. 作者为了写出长廊的美,主要写画和花,用“”“”分别画出相关的句子。
5.文中哪句话可看出游人的心情舒畅?
阅读品味
方志敏和鲁迅
方志敏同志是红军领导人。1935年1月,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了。
在监狱里,他和敌人作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用敌人要他写“自白书”的纸和墨写了《可爱的中国》等许多文章。方志敏想把写好的文章及时送给党中央。
可是,怎么把这些文章送到党中央去呢?这时,他想到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他找了监狱里一个有爱心的医生,请他设法把文章带出监狱送给鲁迅先生。
这年严冬的一天,住在上海的鲁迅收到了一个纸包。打开一看,上面有一封用米汤写成的信。鲁迅先生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轻轻地放在滴过碘酒的水盆里,信上字迹逐渐显示出来了,下面写着“方志敏”三个字。信上说,请鲁迅先生把另外三张用米汤写成的信和一叠稿纸交给党中央。
鲁迅先生虽然不认识方志敏,但把稿纸一张张看完后,深深地感动了。信里写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热爱伟大祖国的深情,写出了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鲁迅先生一边看,一边流着泪,心情不能平静下来。
后来,经过鲁迅先生的努力,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把这些珍贵的文章转交给了党中央。
1.缩句。
这年严冬的一天,住在上海的鲁迅收到了一个纸包。
2. “可是,怎么把这些文章送到党中央去呢?”这个句子是( )
A.反问句 B.疑问句 C.设问句
3.在第四自然段中,用米汤写成的信是写的,信的大意是。
4.在第五自然段中,.用“——”画出写鲁迅被深深感动的原因的句子,用“”画出描写鲁迅读了文稿后深深感动的句子。
5.用“||”把文章分成两段,再把主要内容填写完整。
方志敏被捕后,奔监狱里写了《可爱的中国》,。这年严冬的一天,鲁迅先生收到了方志敏的信和稿纸,。
有问必答。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眼看就要沉没。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横冲直撞的“吉野”号,对大副说:“日本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它,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
1.用“”勾出描写邓世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2.从第1题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课
上课了,董老师捧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填词语。
(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 )
(2)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1) “笑眯眯”是对老师( )的描写。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里
(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 ),把自己比做( )。
A、园丁 B、红烛 C、花朵 D、小树苗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
A、比喻句 B、拟人句 C、排比句
3.请把你喜欢的句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4.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
阅读语段答题。
小溪的欢歌
清早,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当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小街上的人有的担心上班迟到,气得厉声高叫;有的要去车站接人,急得连连跺脚;有的抱怨小街太窄,不住摇头叹气;有的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行。人越聚越多,小街被堵塞了,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他分开众人,来到两个争吵不休的小伙子面前,和颜悦色地说:“大清早,为这点小事吵闹,影响这么多人上班,多不好!快走吧。”老人排解开纠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接着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 !”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不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人会说什么,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小溪 ( )地流动
( )的老人 ( )地爬行
3.用“ ”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4.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结合画线词想一想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在下面仿写一句话。
5、想一想小溪的“欢歌”指的是什么?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
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若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改掉以前有毛病,做个勤奋好学的人!”
“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得痛哭起来。正巧,他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她一个青春。“我做了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时光老人很生气。从此,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谁也别想多得一分一秒!
1.“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中的“老样子”指的是 。
2.“我做了件蠢事!”中的“蠢事”在文中指: 。说这件事是“蠢事”,是因为 。
3.“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中的“真正的生命”是指: 。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从这篇短文懂得的道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阅读加油站
他一片田、一株稻地去寻找可以用来杂交的稻穗,最后终于从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6株。他用这些种子培育出了大量的杂交水稻,并在大范围推广。在水稻生长期里,袁隆平爷爷几乎天天泡在稻田里,所以有人说他“比农民更像农民”。
1. 从“一片田、一株稻”可以看出袁隆平( )
①找稻穗的面积大②找得很仔细
③找得很容易 ④找的时间长
2. 用“”画出这段话的第一句话。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袁隆平。
3. 为什么人们说袁隆平“比农民更像农民”?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诗( )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用“__”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划出联想的内容。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①_________ ②_____③______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6)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
精彩回顾。
1. 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形象?( )
A.胆大 | B.愚笨 | C.天真 | D.热闹 |
2. 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复活节岛
太平洋的南部,有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小岛,那就是有名的复活节岛。这个岛过去经常有火山爆发,至今岛上还有许多死火山。//
这个岛出名不在于有火山,而是因为岛上那些巨型石雕人。岛上一共有670个石雕人,其中267个集中在拉诺拉拉库火山下,其余的分布在岛上的其他地方。这些石雕人特别高大,一般在7至10米之间。体重一般在50吨到60吨左右,最重的估计有90吨上下。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巨人,谁到了它们面前都会发出惊叹。
这些石雕人的模样非常奇特,一个个大头、窄额头、高鼻子,眼眶全都深深的。他们的头微微地往下垂。嘴巴撅得能拴住一头驴。
它们的双手按在鼓起的肚子上,都带着红色岩石雕成的圆柱形的帽子。造型手法非常夸张,好像今天“现代派”的作品。石雕人的表情各不相同,有的高傲,有的平和,有的愤怒,有的快乐,有的忧郁,还有的表现出对什么都无所谓的神态。//
这些巨大的石雕人到底是谁的杰作?这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想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有人说这些石雕人是印第安人的杰作,因为几千年前这一带是印第安人聚居的地方,他们创造过灿烂的文化。可是为什么别的东西都消失了,只有这些石雕人存在呢?这种说法比较渺茫,又缺乏有力的根据,因此许多人都不信服。
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些石雕人是宇宙人的杰作,因为要完成这些石雕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雕刻到运输在今天也是相当费力的,远古的人根本无法做到。这里曾是宇宙人的基地,他们在宇宙里纵横奔驰,到很远的地方去开辟新天地,忘记了这里还有这么一块乐土。当然,这种说法更加离奇了,简直像神话一样,所以它的可靠性就更小了一些。//
说来说去,复活节岛上的石雕人至今还是一个谜,谁也没有揭开。越是这样,这些石雕人的魅力就越大,到那儿去找答案的人也就越多。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揭开这个谜。
(1)文章已经用“//”分成四段,写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___”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想象推测,这些巨型石雕人可能是谁的杰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一读,填一填,并解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最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唏:__________ 焜:__________ 川:__________ 徒:__________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阅读语段,按要求做题。
《开国大典》(节选)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一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一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这两段文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
(2)“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写出了天安门广场上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除了课文中用到的“五颜六色”这个词之外,由课文对当时情景的描写,我还想到了其它更多的可以用来描绘当时壮观景象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股洪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两段文字中,你能够感受到什么?请至少写出两点感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