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次成功的实验》片段,完成下面练习。
教育家问这个女孩:“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
女孩如实地告诉了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她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
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垂,结果铅垂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假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 ”画出表现教育家十分激动的句子。
听了小女孩的话,教育家为什么要激动不已?
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有哪些原因?请选择正确答案,并打上“√”。
①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品格和行为让实验获得了成功。( )
②女孩的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让实验取得了成功。( )
③学生听从安排,有序“撤离”让实验取得成功。( )
④实验之前,校长对三个孩子进行了指导。( )
阅读《给予树》片段,完成下面练习。
回到家,我立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间,打算和她好好谈谈。没等我问,金吉娅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ɡuànɡ),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帮助 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
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帮助 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 当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的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rén)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chánɡ)的笑脸。
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金吉娅为什么要送洋娃娃给那个不认识的女孩子?用“——”画出来。
你觉得金吉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说说你的理由。
“我”为什么会紧紧地拥抱金吉娅?
想一想,小女孩收到礼物后会对金吉娅说写什么?请把想象内容写下来。
阅读《千里送鹅毛》回答问题
唐朝时,有个地方官得到一只名贵的天鹅。他想讨好皇帝,便派人去京都给皇帝进贡天鹅。
被派去的人叫缅伯高,他一路走一路想:京都是个什么样?一定是个很大很大的地方。皇宫是个什么样?一定是很高很高的宫殿。当时正是六月天,天气炎热,气温很高,一路上缅伯高小心翼翼,生怕出事。他想要把天鹅进献给皇上,那么这只天鹅一定得洗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于是他一路走一路找有水的地方,正好路过沔阳湖,他便下湖给天鹅洗澡,洗着洗着,天鹅边叫边抖动翅膀,一不小心,天鹅飞走了。他急忙去抓,可天鹅展翅高飞,天上只落下一根鹅毛。缅伯高无可奈何地捡起这根鹅毛。没有办法,他只好拿着这根鹅毛去见皇帝。
到朝廷之上,缅伯高双手捧着鹅毛,把沿路经过的情况说了一遍,最后又吟诵了一首诗:
将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
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号。
上复唐天子,可铙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皇帝见他忠诚老实,便留下鹅毛,让他回去了。
后来,人们便用“千里送鹅毛”这一谚语来说明礼物虽然微薄,但情意深厚。
千里送鹅毛, 。
这个故事发生在 朝,人物是 。他被派去 。
鹅怎么会飞了呢?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小心翼翼:
展翅高飞:
无可奈何:
鹅飞走后,他是怎么做呢?
这则谚语说明了一个道理:
阅读《风筝》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 )着,另一个人( )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 )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看着风筝飞上了天,“我们快活地喊叫着”,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喊叫”?
这段话主要告诉了我们 ,表现出孩子
们 的心情。
照样子,写词语。
翩翩起舞 :
越飞越高 :
阅读《不懂就问》回答下列问题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读拼音,写词语。
zhào lì liú lì bèi sòng jiè chǐ dào lǐ
( )( )( )( )( )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背诵(sòng sǒng)自然(rán yán)挨打(āi ái)壮胆(zuàng zhuàng)
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
(1)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
(2)孙中山因为背书没背好才挨先生打的。( )
(3)先生没有给孙中山讲他背的那段书的意思。( )
(4)孙中山因为不懂自己背的那段书的意思,所以才壮着胆子去问先生。( )
这篇课文赞扬了( )的精神。
A.孙中山大胆 |
B.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 |
C.先生对孙中山严格要求 |
D.孙中山尊敬老师 |
阅读《小摄影师》片段,完成练习。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dāng dàng)。”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情。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交卷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
大声喊道( )孩子( )回来( )我给你胶卷( )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
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给文中空白处加标点符号。
这个片段中,小男孩与高尔基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小男孩: 高尔基:
小男孩在高尔基面前作了哪些动作,用“——”画出来。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热呀!热呀!”最难熬的时候到了。知了在树上“知——了” “知——了”地叫着。声音低沉缓慢,有气无力。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摇着扇子,汗还是不断向下流。狗伏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气。柳树、杨树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禾苗在田地里无力地呻吟:“渴呀,渴呀!”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chán)潺声,河床上有些地方露出了洁白光滑的鹅卵石。
这是一段关于 的描写。
作者抓住 等事物突出表现天气的热。
根据本文内容填空。
低沉缓慢的( ) 愁眉紧锁的( )
没精打采的( ) 爱唱爱跳的( )
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动态和神态来突出天气的热的?请根据下列提供的词语填空。
知了( ) 老人( ) 狗( )
禾苗( ) 小河( ) 树( )
仿照本文的写法,以“今天的天气真冷啊!”为开头写一段话。
阅读《爬天都峰》片段,完成练习。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鼓舞——( ) 决心——( )
居然——( ) 汲取——( )
“居然”的意思是 ,朗读这段对话时要用 的语气来读。
你从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
阅读《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十分[ ],树枝不[ ]了,鸟儿不[ ]了,蝴蝶[ ]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 ]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 ]( )摔[ ]( )做[ ],[ ]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 ]。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 ],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在“[ ]”中按课文内容填空。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在“( )”中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填写合适的词语
( )的小鸟 ( )的老师 ( )的小学
古老的( ) 粗壮的( ) 洁白的(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 ,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 ,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 。阳光 ,照得 。湖里有十来枝 ,花苞上 ,荷叶上水珠 。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段话先写________,再写________。前面部分是按________的顺序写的。
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这样的美景,王冕想到古人说的“人在画图中”。你读了以后,想到哪些词语或诗句来形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 ,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 起来大喊 来 来 来 起棒劈头打来 林冲往后一 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 起了棒。林冲看他( )气势汹汹,( )脚步已乱,便 起棒一 ,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片段选自______代______写的长篇小说《 》
这片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在片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给片段中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从片段中可以看出,洪教头和林冲各有怎么的性格特点?
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结尾写到:“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从“满面羞惭”这个词,你猜想洪教头会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 )在学中问,( )在问中学,( )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翱翔( ) 探求( ) 强健( )
在文中的括号诶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学与问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后,林肯说:“我非常(感谢 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 告诫),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在括号里填上用“笑”字组成的词语。
(1)“哈哈哈……”( )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
(2)所有的参议员都在( )林肯是鞋匠的儿子。
(3)他( )着说:“不用谢,这是顺手之劳的事。”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这是一种怎样的笑?面对这样的笑,林肯的反应怎样?
你注意到林肯的回答中连用了三个“永远”吗?从这三个“永远”中你读出了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阿基米德
一天,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正蹲着专心致志地研究画在地上的几何图 形。忽然,参保的罗马士兵闯进来,但是阿基米德一点也没注意到。罗马士兵拔出宝剑,指着 阿基米德的鼻子,这时,他才明白眼前的事情。可是他一点也不惧怕坦然地说等一下杀我 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一道题做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一道没做完的题啊!”残暴的罗马士兵狞笑着,举起宝剑向阿基米德政去。阿基米德大叫一声:“我还没做完。”就这样,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残忍( ) 害怕( ) 全神贯注( )
“不能给后人留下一道没做完的题啊!”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全文表达的中心是( )。
A.表现了阿基米德刻苦钻研的精神。
B.表现了阿基米德热爱科学,至死不忘科学的崇高品质。
C.表现了阿基米德干事专心致志,临死不惧的品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庄严的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一年后,夏洛蒂的《 》出版了。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几乎同时, 的长篇小说《 》和安恩的长篇小说《 》相继出版,同样获得极大的成功。三姐妹同时 (tuō yǐng ér chū )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
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
“她们的路走对了!”中的“她们的路”是指
文中的“小草”是指 。“桂冠诗人” 称之为“小草”的原因是
“小草”浇灌成“大树”,“大树” 大树”是指 ,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用波浪线画出。
仔细读读本段话中的第一句话,这句话作者用 的修辞手法,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三姐妹 。从她们身上受到的启发有(不少于两个方面):
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从事文学创作的女作家真是太多了,她们是 、 、 ,其中我最喜欢 写的《 》。
当夏洛蒂的《简爱》出版时,那位曾经讽刺挖苦它的桂冠诗人会怎么想?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