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模式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正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28-31日,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福州隆重开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扩大核心区的辐射能力,有效实现梯度转移,直接推动中、西部若干省区的经济发展,营造区域经济共生多赢的格局。
材料二:泛珠三角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珠三角三大产业结构示意图

(1)泛珠三角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珠三角地区特色农业各是什么?
(2)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在经济区位、资源、产业结构上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试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泛珠三角合作的有利条件。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珠三角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第二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与布局优化升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③该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①劳动密集型产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 
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 
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
①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珠江三角洲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该图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A.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2)简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的区位优势。
(3)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都引发了相关问题,请列举出4个问题
(4)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福建省与江苏省等高线地形、主要河流水系及地级市分布图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取得了另人瞩目的经济成就,这种发展模式也被称为“苏南模式”。2013年公布的全国百强县中,江苏省在前十中占得六席,更包揽了前四名,而这些强县均位于苏南地区。但是,在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苏南地区却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与雷同,经济运行质量下降等问题。
(1)比较福建省与江苏省地级市空间分布的主要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别说明A、B两地农业发展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分析苏南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有利条件,并从产业结构角度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显示“金砖五国”(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2010年城市化水平(单位:%)对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国家




俄罗斯
2000
56.9
81.2
35.8
27.7
73.4
2010
61.7
86.5
44.9
30.1
72.8

 
下列①、②、③、④四国的排列正确的是

A.巴西南非中国印度 B.南非巴西中国印度
C.巴西南非印度中国 D.南非巴西印度中国

对金砖五国2000~2010年城市化水平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国城市化水平一直位列第三,与经济发展水平较吻合
B.②国城市化水平一直保持最高位置,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C.③国城市化水平提高速度最快,但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D.④国城市化水平提高速度最慢,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
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
C.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大城市聚集效应减弱
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沱江是长江上游支流,沱江全长629km,沱江的发源地是四川盆地西北缘的九顶山,沱江大千玉产于沱江河床,经河水和砂石的冲击、磨涮,留下玉料中的精华,秋季是最佳采玉季节。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是四川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图8为沱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四川南部主要城市2013年经济统计表。

 
主导工业部门
第二产业
比重(%)
第三产业
比重(%)
四川省
 
44.1
35.9
自贡市
盐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
54.5
28.3
内江市
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冶金建材、医疗化工、电力能源
57.7
21.7
泸州市
酒业、化工、能 源、机械制造
55.9
26.3
宜宾市
酒类食品、化工轻纺、综合能源、机械制造
55.3
24.6

(1)简述沱江流域的地形特征,并分析秋季是最佳采玉季节的原因。
(2)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沱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指出川南城市群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制造业升级换代,许多企业积极推进“机器取代人”,以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提高工作效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企业积极推进“机器取代人”,主要是为了应对(  )

A.日益上涨的劳动力成本      B.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
C.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      D.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4.积极推进“机器取代人”的企业最可能是(   )

A.汽车制造    B.玩具制造
C.普通服装    D.玻璃制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注①②③三条铁路线名称和④⑤两海域名称。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⑤_______。
(2)从1984年以来,香港工业占GDP的比重迅速下降,深圳市人口却由几万人迅速上升到百万,简要分析深圳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投资方向由珠江三角洲转向长江三角洲的趋势明显,从长江三角洲和投资者两方面简要分析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后,我国设立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目标之一是建设成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
材料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试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图

材料四:表1:1991年和2008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水域
滩涂
未利用
1991
48.08
14.47
18.72
0.34
0.21
9.65
7.96
0.35
0.22
2008
41.87
9.89
17.27
0.04
0.03
23.91
6.35
0.63
0.01

(1)读材料三,分析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2)据材料四表1,归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3)分析说明舟山群岛新区在开发建设中可能诱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繁盛。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路线图。

(1)唐中后期,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哪些优势。
(2)请你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