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关于图片表述错误的是(   )

A.反映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B.使用的是曲辕犁
C.铁器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D.能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汉时期,由于过度开垦,中原地区环境遭到破坏。这一状况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却有所缓解,其主要原因是

A.中原农耕规模缩小 B.士族庄园经济发展
C.畜牧业的迅速发展 D.中原地区相对安定
来源:2011届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水利工程属于长江流域的有
①邗沟 ②芍陂    ③都江堰      ④郑国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来源:2011届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传说故事“牛郎织女”反映的传统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现代机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2月7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殷商时期,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营仲曾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并设置相应的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西汉桑弘羊主持盐铁官营时,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北宋时皇帝专门下诏,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保护环境禁令的人。
早在先秦,已设立治水官吏——司空。秦国的李冰修建的都江堰,集防洪、排涝、防旱为一体,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  
材料二 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和谐的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和密不可分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古代环境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人朴素的环保意识与现代环保意识的主要区别,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区别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管子》中有一句话:“彼鸿有时而南,有时而北,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惟有羽翼之故”,意思是领导者因为有辅佐他的人,所以不怕掉下来,可以随心所欲。齐桓公也感慨说“寡人之有仲父,犹飞鸿之有羽翼也。”其中“仲父”推行的改革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是

A.废除了井田制 B.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C.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D.建立了郡县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   )

A.宗教习俗 B.农业生产 C.祭祀祖先 D.纪念庆典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
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种制度反映了生产关系在发生变化
①相地而衰征       ②井田制        ③初税亩        ④分封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载:“(北宋时期)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这表明 

A.北宋时期土地买卖频繁,政府没有明确限制土地的兼并
B.北宋时期农民对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松弛,成为自耕农
C.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北宋时期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新现象是
①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②赋税制度的改革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④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民是农业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稳定小农”是中国历代政府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以下是有关中国农村20世纪50年代变化图

①农民分配土地   ②农民踊跃报名入社③大炼钢铁时“小土群”④放开肚皮吃饱饭
材料三 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图一                            图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古代政治制度。
(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农村20世纪50年代主要运动变化,从中有什么教训?
(3)从材料三的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3分)
(4)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三的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生活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榷,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下列春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化:
春联一: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二: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春联三: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1)依据材料,归纳威胁小农稳定的主要因素
(2)材料反映中国农业生产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3)三对春联各反映了怎样的农业政策?结合所学概要说明各政策实施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

A.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B.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C.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