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C.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 “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
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
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说:“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中山先生发表上述言论的时间大致是

A.1894年 B.1905年
C.1912年 D.1924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涉及土地问题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三大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中共“十八大”给出的郑重承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8月,在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以后,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讲到民生主义定义,有三处值得注意。在民生主义第一讲中,孙中山说:“什么叫做民生主义呢……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个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又说,“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民生主义第三讲中,孙中山说:“我们要实行民生主义,还要注重分配问题。我们注重的分配方法,目标不是在赚钱,是要供给大家公众来使用。”又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摘编自《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意义》
材料二:1978年,新华社记者沈祖润等到安徽的定远、凤阳、嘉山去采访,看到的情况使他们心酸。凤阳县前五生产队,十户人家有四户没有大门,三户没有桌子,68人中有40多人没有棉裤。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史成德,七个孩子,十口人,只有三只缺口碗。 沈祖润看到的不是个别现象。1978年前后,新华社国内部农村组派出几位记者,对中国西部农村情况作了调查。1979年全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山西吕梁地区,为70元;陇东庆阳第二,为64.86元;延安地区第三,为57.20元;榆林地区第四,为52元;甘肃平凉地区第五,为47.60元;固原和定西最低,同为36.80元 。
——(陈大斌:《饥饿引发的变革》,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
材料三:在邓小平看来,共同富裕意味着中国人民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机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发展。追求富裕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应该是中国人民都有的权利;实现富裕,不能只是少数人有机会,而是中国人民都能有机会;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不能只是少数人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只有从起点和过程上保证全民共同致富,才能在结果上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既与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根本对立,又与平均主义要求的“均富”不相容。
——摘编自《论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认识和具体做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共同富裕的内涵。新时期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哪些努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

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D.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

A.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C.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D.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民报》周年纪念大会中演讲说:“凡有见识的人,皆知道社会主义革命,欧美是决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可鉴。”因此他主张“预筹个防止的法子”。这个“法子”就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

材料三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A、B、C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他们还有哪些主张?
(2)材料二图中所示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谁的思想理论?作为辛亥革命重要成果却已成“空壳”的是什么?
(3)材料三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哪一革命理论的实践?延安时期毛泽东还形成了怎样的革命理论?
(4)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生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由上文可以看出孙中山对待传统道德的态度是

A.古为今用 B.全盘肯定
C.全盘否定 D.一分为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

A.第一个指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第一个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第一人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形式的报刊诞生于鸦片战争前夕。 出版地点遍及全国各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王朝的反动腐朽愈来愈暴露,中国被瓜分的形势愈来愈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都创办了白话报刊,它使民主革命时期的白话报刊又有了新的发展。从1899年到1918年,各地新创办的就有170种。北起哈尔滨,南到广州,东至上海,西达伊犁,遍布全国近30个大中小城市,甚至连最僻远的世界屋脊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此外在日本东京也出现了9种中国白话报刊。
——王洪祥《中国近代白话报刊史》
(1)据材料一,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2)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白话报刊的发展又有哪些新变化?
(3)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民报》宣传三民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政治背景下提出的?简要指出旧(新)三民主义分别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评价孙中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