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府( )
A.召开国民党一大 | B.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
C.整编国民革命军 | D.发动北伐战争 |
1919年5月的一天,上海某理发馆贴出告示: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该理发馆贴此告示的直接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签订,加重了人民负担 | B.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民愤 |
C.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 D.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矛盾激化 |
表1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
地区 |
党员人数 |
学生 |
工人 |
农民 |
绥远 |
3200 |
8% |
3% |
80% |
湖北 |
1877 |
63.1% |
2.3% |
8.9% |
广东 |
15000 |
21.2% |
20.1% |
39.1% |
表1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彭敦文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这里的“多元性”是指五四运动是
①反帝爱国运动 ②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③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
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
1901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 )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B.维新思想初见端倪 |
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 | D.军阀割据战火连年 |
伴随着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抗争。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依据图片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反映的大事是:___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反映的大事是:___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反映的大事是:___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反映的大事失败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是什么?
(3)图二反映的大事在推动中国工业近代化方面有何贡献?
下图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行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国民大革命的主要斗争目标是( )
A.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 B.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的统治 |
C.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 D.推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提出( )
A.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 |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
C.实现社会主义 |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阅读下边的专电,其内容主要反映了( )
A.北洋政府的人事任免是向社会公开的 |
B.北洋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的决心 |
C.五四爱国运动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皆因此三人外交活动不力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
A.武昌起义 | B.义和团运动 |
C.太平天国运动 | D.五四运动 |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数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 D.南昌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