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认识到)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起,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岩仓使节团的出访,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大国崛起》解说
(1)你怎样看待材料一中“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战争使俄国“学到今后对它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措施简要说明。
(3)转折点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代名词,请在表1中标有英文字母A、B、C的空白处填空。(每空不得超过15个字,6分)
表1:19世纪俄日中的历史转折
改革人物 |
改革任务 |
历史地位 |
证据理由 |
亚历山大二世 |
A |
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
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明治天皇 |
摆脱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 |
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
B |
光绪帝 |
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
C |
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遇到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大大减轻了阻力 |
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大大减轻了阻力 |
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 |
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
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日本在学习西方时的突出特点有
①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
②注重经济领域而忽略政治、文化学习、借鉴
③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
④注意继承本国的文化传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资本家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前,部分中下级武士曾参加并主持过藩内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其经历了改革风浪的考验,积累了政治斗争经验。在倒幕中,他们善于运用各方面力量乃至农民武装,以打倒主要敌人---幕府。倒幕成功后,他们在改革中又对强大的封建贵族采取赎买政策,用公债偿付的形式迫使其转变为用公债投资新式企业的资产阶级,这减缓了贵族反抗的激烈程度。在稳步而又坚决地把大权归揽于维新派的前提下,他们最后才启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面开化改革过程,这表现出维新领袖人物的政治谋略和行政才干。
康、梁等维新派缺乏行政经验,疏于政务,没有社会阅历和改革实践。他们急于求成---不分轻重缓急、主次先后、全面开花……同时对慈禧、对守旧大臣等各方面人士没有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策略,以分化和减少改革中的阻力……戊戌维新运动,终因反对者众,支持者寡而失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近代以来,有一个国家由于内部经济因素发展的不充分,它的近(现)代化是对外通过大肆的领土扩张,对内进行强力的改革(或革命)以变革生产关系,最后利用国家的力量全面控制经济的运作来实现的。这个国家是
A.英国 | B.法国 | C.日本 | D.俄国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自1862年陆续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到1870年日本制定了《海外留学生规则》,把留学生工作法制化,并且建立了留学制度。到1911年,共派出677人。留学科目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对西方文化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为留学生回国工作创造了最佳条件,除了福泽谕吉、井上毅等成为显赫的思想家、政治家之外,大部分留学生都得到了恰当的使用。
——摘编自丁坤、司丽娟《论中日近代留学教育的差异》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兴起,晚清政府依然以大国心态自居,在接受先进思想和文明时畏手畏脚,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技艺。以后中国出现过三次留学高潮,容闳的幼童留美计划因清朝统治者的愚昧和腐朽而毁于一旦;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由于革命爆发而被迫中止;30年代的留学事业又备受战争的冲击。……在官本位思想盛行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工作需要有人推荐,更多人受到冷落。
——摘编自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日留学教育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说知识,分析近代中日留学教育差异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大化改新于645年开始,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他们(日本新领导人)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明治时期的政治家赞成神道教为国教,因为神道教认为国民与天皇是一致的,认为天皇是太阳女神的后裔。在教育方面,日本明确规定,其目的是促进国家利益,而不是发展个人。
1894年,他们说服英国和美国在五年之内结束其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同年,日本人出人意外地赢得了对中国帝国的惊人的胜利。从此以后,不再有任何理由将日本看作是一个劣势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了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日本大化改新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的表现,概括日本能“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1)材料一、二都是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材料一着重于其对农民的掠夺,材料二着重于农民的精神面貌折射出的人的自由。基于这些理解,分别解答。
(2)我们可以理解到:材料一没有看到对农民人身的解放,材料二没有看到解放过程中对农民的掠夺,都是片面的。实际上,看待历史问题要辩证全面看待,多看积极面。
(3)材料三强调因为戊戌变法使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其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解题时应该结合史实更详细些。26.32分日本明治维新拉开了中日差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四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最大特点。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6分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2分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2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8分
(4)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6分
(5)材料四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2分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如图是1865—1905年日本女子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图。日本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家,1865年前,日本女子受教育率不足5%,之后某一时期突然上升,到1905年高达95%以上。日本女子受教育率突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A.幕府放松了对女子的教育限制 |
B.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教育改革法令 |
C.日本天皇下达了《教育敕语》 |
D.日本政府确立了殖产兴业的方针 |
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
A.广大农民 | B.中下级武士 |
C.新兴地主 | D.高利贷者 |
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 |
C.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
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1851——1899年间中国的译著中,科技类是重点,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l902--1904年间中国的译著中,社会研究和人文科学成为重点,日本成为思想的主要来源地。促成这一变化的深层原因是
A.洋务自强运动的破产 | B.日本现代化的成功 |
C.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 D.中国现代化的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