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是( )
A.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
B.以私有制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
C.社会制度 |
D.广大人民社会地位的高低 |
经过二十多年努力,我国已成方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大国,加人 WTO 后,我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这主要是为了 ( )
A.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竞争力 | B.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 |
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收人 | D.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就业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其根源是( )
A.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 | B.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 |
C.改革开放使农民的商品意识增强 | D.我国公有制经济体制存在缺陷 |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和政府采取的重大措施不包括( )
A.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改革社会保障体制 | B.全面放开粮价 |
C.改革金融体制、外汇管理体制,统一所得税 | D.创办经济特区 |
有位学生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看到右边这幅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
A.过渡时期 |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这些措施有( )
①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②全面开放粮价 ③改革金融体制④改革企业所得税 ⑤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⑥改革社会保障体制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⑥ |
C.①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小平同志有一段著名的论断:“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这一论断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对外开放就是要全面学习西方的一切成果,能促进经济发展就行 |
B.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能发展经济就是改革的目标 |
C.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能够促进经济发展,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 |
D.发展经济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
阅读材料:
日本银行的《经济统计月报》显示,在1984年到1989年间,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9.9,远远超出了同一时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的9.2%;同时对房地产融资余额也从1984年的17万亿日元增加到1989年的43万亿日元。
在1985年到1989年间,日本企业的资金需求为61.7万亿日元,而同期却筹措了233.1万亿日元,其中有171.4万亿日元用于非生产性支出。也就是说日本企业筹措到了实际生产需求的近4倍资金,其中有近75%被用于股票或土地投资等。
随着日本出口迅猛增长,日美经济摩擦加剧,1985年9月共同签署了“广场协议”,日本承诺日元升值和改变经济结构。由于日元持续升值,成本增加,出口锐减,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
当时,“股价神话”和“土地神话”——什么都可以跌,只有股价和地价不会跌——被投资者普遍认为是真理。
日经平均指数从1985年年底的13000点暴涨到1989年12月29日的历史最高点38915点,随后快速下滑,到1992年8月中旬,股指已降至14309点,接近泡沫开始时的13000点。与此同时,地价进入了痛苦的缓慢下跌通道。金融、土地投机泡沫崩溃,日本进入了长达十余年的萧条期:日经平均指数降至8000点;地价跌为最高值的20%左右;在1992年到2001年期间,各银行的不良债权损失总额高达90万亿日元,约占泡沫期贷款增量的80%。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中国面临着与当年日本极为相似的局面。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吸取那些教训,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 B.十三大 | C.十四大 | D.十四届三中全会 |
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 B.中共十四大上 |
C.中共十五大上 | D.中共八大上 |
中共十四大有力地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一贡献主要表现在 ( )
A.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C.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