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如果你参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
(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 ,“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迅速增加。茶的出口由1842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埠”对中国经济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现代对外开放示意图

(3)根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对外开放使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表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白银兑换制钱数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

材料四:鸦片战争后白银兑换制钱数

年份
1840
1841
1842
1843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银一两兑钱数
1643.8
1546.5
1572.2
1656.2
1724.1
2024.7
2208.4
2167.8
2299.8
2355
2230.3
指数:821/100
129.8
122.1
124.1
130.8
136.1
159.9
174.4
171.1
181.5
185.9
176.1

请完成:
(1)从材料一中19世纪初期中英正当贸易的数据变化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2)从材料二中,你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材料一,分析主要原因。
(3)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三中1840~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剧增的主要原因。
(4)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中1845~1850年的两组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了中国历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它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仍处于旧式的斗争状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数量猛增。这一现象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茶叶和生丝获利多,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C.出现了近代大农业 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目。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 以鸦片换取白银 B. 以鸦片换取丝茶
C. 以白银换取丝茶 D. 以白银换取棉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潮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送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午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来源: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历史部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性问题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生产茶.丝获利多,并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矛盾先生的《春蚕》曾描述:“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两家“不行了”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经营与管理不善 B.不进行扩大再生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外国经济的入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城市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是

A.自然经济 B.洋务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 D.外资经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大宗有二:一则曰鸦片;一则曰棉纱、棉布;不知鸦片之外又有洋杂货(如洋酒、火腿、洋肉铺、洋糖、洋盐等)。”其中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产生作用最大的一类商品是

A.鸦片 B.洋纱洋布 C.洋杂货 D.洋枪洋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从这段描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①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               ②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③小农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④农村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见表如下,这一现象表明:

年份
1840年
1860年
1870年
数量(万吨)
1.90
5.51
10.00
A.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C.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
D.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扩大
来源: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苏联解体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