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肯定西方文化,在此基础上主张对中国文化结构进行深层次的根本改造。从文明史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主张

A.推动了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B.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C.有利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传播
D.猛烈抨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7年,《新青年》第2卷第6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该诗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 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迁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
材料二 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的工具,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马只适合于最好的骑士。已如上述,既然如此,那么最好的语言,只适合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用)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但丁《论俗语》
材料三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1)根据材料一,归纳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材料一、二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相似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述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概括指出语言革新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导人物,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对当时许多人受到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的做法,并不赞成,认为变革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反对急进。他最可能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之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

A.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B.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C.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D.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   )

A.坚持“中体西用”主张 B.积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C.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 D.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与这场运动相符合的一组信息是(   )

A.鲁迅、反封建、蓄辫子 B.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
C.1912、上海、《新青年》 D.巴黎、山东、北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青年》第1卷发表的易白沙《述墨》一文说:“周秦诸子之学,差可益于国人而无余毒者,殆莫如子墨子矣。其学勇于救国,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面对死亡也不后退),精于制器,善于治守,以寡少之众,保弱小之邦,虽大国莫能破焉。”其目的在于(  )

A.利用墨家思想猛烈抨击儒家思想 B.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张
C.规劝青年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D.有条件地否定传统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鄙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行仁政无以异也。”这说明陈独秀

A.认为民众觉悟低中国不具备立宪政治的条件
B.认识到只有解放民众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
C.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中国现行的民主共和制
D.认为奴隶制和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的进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议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
——徐琳《卢梭政治思想述评》
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建议清帝“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梁启超说:“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在他签署的一道法令中说“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得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
——孙晓春《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卢梭学说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事件
观点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辛亥革命
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概括材料三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任选材料三表中的二种观点进行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