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一战”期间长江流域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部门是(   )
①船舶修造业 ②食品工业 ③纺织工业 ④钢铁冶炼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初年,在天津工商部注册的民族企业,资产达万元以上的就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世界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迅速发展,其主要外因是(   )

A.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扫除了发展的障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A.辛亥革命后受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C.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侵略
D.当时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推动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来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来源:民族工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沾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来源:民族工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观察这样一组火柴商标,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工业具有(  )
 

A.独立的生产能力
B.生产于中华民国时期
C.抵制外国侵略的作用
D.爱国主义精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 实业救国 B. 工商皆本 C. 重利轻义 D. 重商轻农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来源:中国的经济结构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B.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来源:中国的经济结构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来源:中国的经济结构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 (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民国
元年
民国
二年
民国
三年
民国
四年
民国
五年
民国
六年
民国
七年
民国
八年
数量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二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年产100
万吨以上
年产10—99
万吨
年产1—9
万吨
年产1
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
100
88.5
41.1
0
华商企业
0
11.5
59.5
100

   材料三  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绽数示意图

 

 
——材料二、三摘自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919年全国各省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 (单位:家)

省区
江苏
直隶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湖北
陕西
黑龙江
广西
甘肃
其他省
数量
15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注:江苏含上海;直隶含北京、天津。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民族工业的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表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江苏
155
京津
455
浙江
42
山东
31
福建
20
奉天
19
广东
33
湖北
19

 

A.民族工业布局极不合理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C.民族工业比例失调
D.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压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指出图中C点处于发展最高峰的原因(   )

  ①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②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③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 ④封建帝制被推翻,为民族工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两次短暂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
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D.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