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石油资源已经和国家安全紧密联系起来,。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必须在立足国内的同时,扩大与世界能源国的合作。这是因为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外因总是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C.内因的作用必须以外因的存在为前提 D.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品牌众多、车型层出不穷的当今国际车坛,“酒香也怕巷子深”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共识。而奇瑞A5之所以走俏国际市场,国际化的市场运作和营销策略至关重要。当下,越来越多的商家意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这种现代经营理念

A.忽视了内因的作用
B.夸大了外因的作用
C.承认了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D.否认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对此有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机遇是内因,个人成长首先靠主观努力     
B.机遇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C.机遇具有必然性,意外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D.机遇具有偶然性,突如其来不可避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中的学生过分强调了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人云:“玉,虽有美质,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既为万代之宝。”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外因是事物变化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D.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地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六届但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的目标。从哲学上讲,把创新作为目标是因为(   )
①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③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能投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锦涛指出,这场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学会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②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④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太湖蓝藻危机使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因造纸厂排污的影响,河南新乡三王庄村地下水污染严重,数千名村民饮水困难……。近年来,因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指标导致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社会矛盾正不断加剧。

材料二 由于治理污染可能影响GDP的增长,进而可能影响政绩考核,一些地方宁要经济“畸形繁荣”,不要健康发展,造成环境监管失控。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许多环保问题久拖不决。
材料三 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一些污染企业开始转移。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基于强烈的发展愿望,仍在重蹈覆辙,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甚至不惜出台种种优惠政策,吸引“三高”(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企业。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污染项目的转移埋下了环保冲突的隐患,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在新的地方重新爆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说明应如何认识环保冲突事件的频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浙江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单一的GDP指标。代之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情况、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情况、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进步状况四个新的指标,通过一减四增,强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上述材料是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11月初,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访问台北,在台北举行了一年之内的第二次“陈江会”,实现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陈江会”台北四项协议的签订,两岸关系能取得这样良好的进展,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两岸许多政治家准确把握住了当前有利于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种种资源条件、准确把握住了和平与发展这个当今时代的主题。只要我们深入解决攸关人民利益的经济议题和民生问题,累积成果,增进互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台湾一些媒体做了民调,多数民众支持江陈台北会谈(“陆委会”65%、苹果日报59.33%、TVBS55%、远见月刊50.3%、研考会50%)。可见陈云林访台,既是两岸关系演进的必然趋势,也是台湾主流民意所强力驱动,不容在野阵营的诬蔑和扭曲。黄河九曲,终向东流。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谁也无法改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谁也无法逆转。
结合材料,分析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这样说:成功是胜利的鲜花,而理想是生产鲜花的土壤,艰苦奋斗是催绽鲜花的阳光和水分。从哲学角度讲,它反映了
①正确的意识通过指导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②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8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中央对长期亏损、扭转无望、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国有企业,有的依法破产,有的停产、整顿、改组。从哲学上看,中央的这一政策是要

A.通过内因促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B.通过量变实现质变
C.通过抓典型带动一般
D.通过外因促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所包含的哲理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A.要看到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B.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C.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缺乏信心,就会贻误时机,前功尽弃。这种做法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岗和再就业,有的人怨天尤人,坐等观望;有的人奋发图强,自己掌握命运,成为“再就业明星”。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只有抓住时机才能促进飞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科学发展观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