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列宁曾经指出:“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
①旧唯物主义具有局限性,唯心主义对认识世界更具推动作用
②谬误中渗透着真理的成分,唯心主义思想蕴含着辩证法精髓
③聪明的唯心论坚持了联系、发展、全面地观察世界
④聪明的唯物论必须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美国西部森林有4000头野鹿和一群凶残的狼。为了保护野鹿,总统决定开展除狼行动,24年累计杀了6000多只狼。没有狼以后,鹿群开始大量繁殖,增长到10万多头时,草不够吃,草原枯竭,鹿群又急剧下降到8000头。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A.矛盾的斗争性为同一性所制约
B.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漫画《欲望》启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

A.把握事物联系,在系统优化中赢得主动和优势
B.重视量的积累,脚踏实地为事业成功创造条件
C.做好思想准备,冷静地面对前进中遇到的挫折
D.发挥意识作用,以价值观为指引实现个人理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评论人士指出,当前传统增长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而新增长点正在孕育,新旧增长动力转换有些青黄不接。新旧增长动力有些青黄不接。青黄不接不可怕,但眼光不能青黄不接、观念不能青黄不接、制度供给不能青黄不接。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相互转化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善于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新的联系
③发展具有普遍性,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要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宣传栏中写道:“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这段话告诉同学们应该(   )
①立足实践,推动思想的深化 
②适度娱乐,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抓住机遇,突破条件的限制 
④树立理想,促进自身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9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座谈会上强调: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突出“新”字,从哲学上要求我们
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在变化发展的实际中寻找新思路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在现阶段,原环保法已经暴露出立法理念已不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法律定位不清晰等诸多缺陷和不足。从哲学角度看
①事物发展总要经历一个从不完善到较为完善的过程,新法必然取代原法
②新事物是具有更强大生命力的事物,新法相对于原法不一定就是新事物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所以必须明确生态保护红线
④真理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转化为谬误,法律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我国预计发射5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覆盖能力。这体现了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发展是质变的必然结果,要住时机,促成飞跃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是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最低的年份,看上去并不太美的数据背后,却是经济转型曙光的初现。这一年,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崛起,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开始发力;增长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最主要驱动;区域结构发生了变化,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用物质第一的观点看待经济发展   
②要坚持用系统优化的观点看待结构变化
③要坚持用实践第一的观点对待经济增速   
④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当前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一字之差,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体现了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真理具有条件性,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过程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句理财名言分别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理财名言
体现的哲理
把握商机的头号敌人便是拖延
 
100%理财资金=50%稳守+25%稳攻+25%强攻
 
股票有涨有落,但打着信心标志的股票将让你股海畅游
 
积极性投资时,要把可承担风险比重作为资金分配参照
 

①意识调节控制着人体生理活动
②要把握时机促成质变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道虽迩(注:迩音er,意: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选自《苟子·修身》)。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④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我们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樊篱,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积极做好事物量的积累和准备,脚踏实地
③坚持唯物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勇于创新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作者:德国·卜劳恩)中父亲的做法

①忽视了静止的条件性、暂时性和相对性   
②抓住了主要矛盾但没有兼顾到次要矛盾
③割裂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忽略了联系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句理财名言分别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理财名言
体现的哲理
把握商机的头号敌人便是拖延
 
100%理财资金=50%稳守+25%稳攻+25%强攻
 
股票有涨有落,但打着信心标志的股票将让你股海畅游
 
积极性投资时,要把可承担风险比重作为资金分配参照
 

①意识调节控制着人体生理活动 
②要把握时机促成质变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科学发展观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