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它动物先后迁入。下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 和 。
(2)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_________。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减小,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往往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_______(偏高或偏低)。
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DDT和aldrin是用于控制这些生物的杀虫剂,aldrin对甲和乙毒性相同,但DDT对乙的毒性比对甲更强,现用DDT和aldrin单独处理田块,如图所示中的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DDT和aldrin单独作用时对害虫数量的影响( )
A.2和1 | B.1和3 | C.2和4 | D.3和4 |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能适应咸、淡水环境.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
B.c点时罗非鱼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C.大型肉食性鱼最可能是在b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 |
D.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1 |
图一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个物种,其种群密度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图二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某种群数量大小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二中的曲线1可表示甲种群从浅海区迁移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 |
B.甲、乙、丙、丁4个种群中乙最可能是生产者 |
C.图二中的曲线2可表示丙种群从浅海区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 |
D.图二中的P点可表示丁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的种群数量 |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草场中灰仓鼠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最接近
A.50只 | B.42只 | C.92只 | D.160只 |
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由图可知(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竞争激烈 |
B.图a中3个物种的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估计值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 |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A.捕食 | B.寄生 | C.互利共生 | D.竞争 |
某一个自由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等位基因A对a完全显性,但A纯合致死,种群中显性个体占总数的36%,则 ( )
A.该种群中隐性基因的频率小于显性基因的频率 |
B.该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变 |
C.该种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A的频率逐渐增大 |
D.该种群个体自由交配后代基因频率将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进化了 |
调查草原老鼠数量变化对畜牧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假如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某草原,该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某科研小组对该草原的这一批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表示该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的曲线是________(实线/虚线),该增长方式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2)该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法测得。图中AB时间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_______________。
(3)图中D点时刻,该田鼠的年龄组成类型的具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牧民为了减少田鼠的数量,在图中__________点(选填“B”“C”“D”或“E”)投放鼠药效果最好。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牧民灭鼠的目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若该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输入到鼠的能量除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外,还有些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____。
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
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的性状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
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 |
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 )
A.增加、减少 B.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 D.增加、增加
下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图2是某同学绘制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种群数量变化中的“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
(2)若图1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若扬子鳄种群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则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种群的能量将会_____________,原因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3)若图1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4)图2中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2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