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图1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棋子 A B 完全相同

(1)实验中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 ) 的茶色玻璃板,并将其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为确定棋子 A 像的位置,应在玻璃板后方移动棋子 B ,直到它与棋子 A 的像  

(3)多次改变棋子 A 的位置进行实验,可得到像与物关于  对称的实验结论

(4)某次实验后,将光屏竖直放置棋子 B 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 接收到棋子 A 的像。

(5)另一位同学直接用平面镜来确定像的位置,如图2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将5节同样的小电池直立在白纸上,保持电池①的位置不变,移动其它电池,使电池③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②,电池⑤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④,在白纸上记录下电池的位置如图3所示,请在图3中作出电池①像的位置并用“ · ”表示。

来源:2017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G 20 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  ;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  现象,成的是等大的  (实 / 虚)像。

来源:2017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用茶色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棋子做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实验。

(1)将玻璃板  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 M M ' N N '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 A ,将棋子 B 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  重合。

(3)在白纸上沿棋子 A B 的边缘画图,测量 A 的右端到 M M ' 的距离 l A = 4 . 30 cm ;测量 B 的左端到 N N ' 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为 l B =    cm

(4)改变 A 的位置,将数据记录在表中,表中有一个数据异常,该数据是   cm ,它最有可能测量的是  距离。

次数

1

2

3

4

5

l A / cm

4.30

5.70

7.10

8.80

9.90

l B / cm

5.40

6.50

8.50

9.60

(5)修正(4)中异常数据后,比较 l B l A ,发现 l B 总是小于 l A ,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  

来源: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  放置在方格纸上。

(2)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  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图乙所示,棋子放在 A 处,观察者在 B 处,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  

A a B b C c D d

(4)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像的位置,能否从白卡片上直接观察到像?答:  

来源: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外线能在真空中传播

B.虚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也能被人眼观察到

C.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D.在岸边看水的深度比实际深度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来源: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

A.变小B.不变C.变大D.无法判断

来源: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 45 ° ,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来源:2016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现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实验时应选择  来代替平面镜。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  ;测量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  

来源: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 A 和棋子 B .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

(1)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 B ,都无法使它与棋子 A 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排除问题后,移动棋子 B ,使它与棋子 A 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 A 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较  大小关系。

(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 A 和棋子 B 的位置,并画出棋子 A 和棋子 B 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  ,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移去棋子 B ,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 B 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片上没有棋子 A 的像,说明棋子 A 经平面镜所成的是  

(4)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选填“能”或“不能” ) 看见棋子 A 的像。

来源: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小华和小虎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1)他们分别代表物和像模拟平面镜成像,若小华向右转,小虎应向   转。

(2)小华走近办公楼的自动感应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 ) 门平移。

(3)傍晚,小虎在河边看到的夕阳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  像,这是由于光在平静的水面上发生了  反射。

来源:2016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

玻璃板厚度 / 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 / 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 / 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值 / cm

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

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  

(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  (选填“薄”或“厚” ) 的玻璃板。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 ,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选填“ mm ”或“ cm )

来源:201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蜡烛 a 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为 a ' ,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 a 在平面镜中 (    )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且像在原来位置

D.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来源:2016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小华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中的“她”拍照。当小华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面镜中成实像,像大小不变

B.平面镜中成虚像,像逐渐变小

C.照相机中成实像,像逐渐变小

D.照相机中成虚像,像逐级变小

来源:2016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B.

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

C.

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D.

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来源:2020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5-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

A.

由④到②

B.

由③到①

C.

由②到④

D.

由①到③

来源: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5-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