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概念
理解
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B
实业救国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C
盐铁官营
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实行垄断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五谷”,古代形成两种最主要的说法,较早的多指麻、黍、稷、麦、菽,后来则指稻、黍、稷、麦、菽。这一变化反映了

A.相关作物产生的先后 B.南方经济的发展
C.农耕方式的变迁 D.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浙江各府属山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 B.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
C.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食货志》记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反映了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实行重农抑商有其必要性
C.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之市,易木棉以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无顷刻闲。……田家收获输官偿债外,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
——天启《海盐县图经》卷四《方域篇》。
材料二 从60 年代开始,清政府……先后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较著名的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等。
——《中国全史》
材料三 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到二十五年六月,全国工业生产总增长率达40%。许多企业大获利润,如大中华火柴公司,民国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连续亏损,二十五年扭亏为盈,盈利84 万元。
——《中国全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明代生产方式出现怎样的新变化?
(2)材料二描述的是近代中国的哪一件事?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说明哪些因素推动了经济增长?这一经济增长趋势未能延续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  )

A.土地兼并出现 B.官民矛盾尖锐
C.官吏滥用权力 D.农民生活艰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苍,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 B.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C.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句“帆樯北持湖湘蜀,楼橹南通岭海航”,这是翦伯赞对下列我国古代哪一项工程的赞颂(    )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大运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材料说明

A.明朝农产品商业化程度较高
B.明朝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C.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D.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对此表解读错误的是(  )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 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 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 56
18.66

A.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必然结果
B.宋代民办书院的繁荣与理学的发展有关
C.民办书院比例下降制约古代文化的发展
D.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出加强的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

A.需求差异 B.民族差异
C.生活方式 D.自然环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