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B.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C.蘑菇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个池塘中全部生物
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③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鱼塘中的鱼类等生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C.塘泥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鱼类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有助于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B、C、D
B.若火山爆发将上述生态系统毁灭,在火山岩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C.此图示可以表示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D.若C的食物中D占1/4,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为10%,要使C体重增加l0kg,至少需要A为325kg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
B.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对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调查后的结果,甲~戊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戊是分解者)。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积累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数值单位:105J·m-2·a-1)( )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甲→戊→乙→丙→丁
B.能量从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6%
C.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约为7.3×107(J·m-2·a-1)未被消费者同化
D.流经该图中所有之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下图l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A代表摄入量,①~⑦表示能量的具体数值。图2是种群乙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九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同化能量
1.1x108
2x109
1.4x109
9x107
3.4x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    ,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l中_______(填字母)=2xl09,C表示____。
(4)图2中____    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____信息传递,说明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对其中①②③④含意表达错误的是   (  )

A.①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 B.②代表生态系统的种类
C.③代表食物链和食物网 D.④代表信息传递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细菌大都是分解者,还可以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C.生产者不一定含有色素,可以是原核或真核生物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性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从植物流入鳞翅目幼虫的能量是419 J
B.食物中的能量有约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
C.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作用中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的
D.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能量,第一营养级至少需同化1047.5 J的能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右表统计数据: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为         .一个密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         ,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         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        
(3)采用样方法调查森林生态系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         .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每平方米N1、N2、N3、N4、N5(株),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         株/m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共形成一条食物链,这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②与①的比值表示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C.④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每个营养级的能量输出除③④外,还能流入下一营养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来物种薇甘菊用自己的身体织成一张大网,罩住其他植物,被其覆盖的植物或者被绞杀、重压致死,或因缺少阳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枯萎.而田野菟丝子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如表为薇甘菊长期入侵某生态系统,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据表分析,正确是( )

 
未被侵入时期
轻微入侵时期
重度入侵时期
植物种类(种)
150
121
69
碳储量
(吨/公顷)
植被
56.2
50.9
43.5
凋落物
2.0
3.5
5.4
土壤
161.9
143.2
117.7

A.由于薇甘菊是生产者,它的入侵会使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
B.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
C.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逐渐减弱
D.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降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生态城市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