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大,保护好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

B.

赤潮和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

C.

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

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

来源:202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
  • 更新:2021-09-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图24表示利用人工生态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示意图,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研究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类群时,常用______法调查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并主要依据种群的_______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图2中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这些植物在图2中可用_______表示(填字母)。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图中所示的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_______成分。
(3)输入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_。碳在图2的A、B、C间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
(4)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当生活污水过度流入人工生态湿地会使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
B.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
C.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总保持平衡
D.受到外界破坏时,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图中b=h+c+d+e+f+i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C.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潮间带是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其中中潮间带和低潮间带主要生活着海星、贻贝、藤壶、鹅颈藤壶和海藻等生物,海星主要的猎物是贻贝,贻贝主要以藻类为食。为研究海星在该群落中的作用,做了海星移除实验,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1)潮间带中所有具生殖能力的鹅颈藤壶的全部基因被称为_____________,藤壶与鹅颈藤壶的差异体现了__________多样性。
(2)已知该群落在自然状态下海星的个体数为7,贻贝的个体数为20,藤壶的个体数为18,鹅颈藤壶的个体数为12,海藻的个体数为20,求该群落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为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公式为:D=1-∑ (Ni/N)2)。
(3)据图分析,在自然状态下贻贝在中潮间带的密度大于低潮间带的原因是______。海星移除后,贻贝在中潮间带和低潮间带都占优势,而海藻和藤壶几乎绝迹的原因可能是 (   ) (多选)
A.缺乏天敌 B.海藻被大量捕食 C.贻贝捕食藤壶 D. 海藻、藤壶繁殖能力较弱 E.藤壶的生存空间被贻贝大量占据 F.中潮间带、低潮间带不适宜藤壶生长
(4)下图表示该区域藤壶的进化模式,其中小圆圈表示藤壶,箭头表示藤壶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表示被淘汰的变异个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符合现代进化理论的有 (    ) (多选)

A. 多方向箭头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   说明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C.   ||   被淘汰的原因是因为生存斗争
D. 藤壶1进化到藤壶2,说明藤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E.藤壶1与藤壶3由于没有地理隔离,所以一定不能产生生殖隔离
(5)研究者分析了a~e五种藤壶的细胞色素c基因,其核苷酸差异数如下表所示,核苷酸数目可为藤壶的进化提供        证据,据下表分析,较古老的物种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鱼塘中的鱼类等生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C.塘泥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鱼类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有助于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大大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虎自古被称为“神兽”,非常稀有。科学院院士对某动物园一个由7只白虎和9只黄虎组成的家系进行了相关基因组的分析,发现白虎毛色的形成,是由于某转运蛋白质第477位氨基酸位置上丙氨酸转变成了缬氨酸,导致色素水平下降。白虎的生理健康状况与黄虎没有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A.白虎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白化病个体
B.白虎毛色的形成最可能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
C.决定白虎毛色和人的白化病症状的突变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不同的
D.白虎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甲为人为改造后的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部分图解,人和鸡以玉米种子为食,牛以玉米秸秆为食.图乙为牛到人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反映的食物链有      条,人和牛的关系是     
(2)图甲中沼气池和食用菌能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3)图乙中②、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4)图甲中若人的食物有80%来自于玉米,7%来自于鸡,13%来自于牛,则人每获得1kJ能量,至少需要玉米固定      kJ太阳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性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从植物流入鳞翅目幼虫的能量是419 J
B.食物中的能量有约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
C.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作用中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的
D.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能量,第一营养级至少需同化1047.5 J的能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种方法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A.减少捕食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增加生物的种类
D.减少生物的种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果蚁与真菌之间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B.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的形式传递给真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物质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
黄花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0-200厘米。关于黄花蒿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黄花蒿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
B.调查某大面积草地上黄花蒿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C.人为大量砍伐黄花蒿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黄花蒿固定的太阳能除自身呼吸外,剩余部分约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