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与之含义最接近的选项是(  )

A.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B.勤于政事,戒奢从简
C.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D.重视人才选拔,扩充国学规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    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为削弱王国势力,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唐太宗选贤用能,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昌盛局面,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说出唐太宗注意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材料三  15 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两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表信息后判断:

统治者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治国措施
选用能人,提高行政效能;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教育,培养人才;重视改善民族关系,推行开明务实的民族政策。
打击唐朝皇室和其他贵族集团;重用有才能的人;组织编写农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鼓励兴修水利、开荒、栽桑养蚕;下令减免赋税徭役。
选贤用能;重视农业,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按宽简原则,减轻刑罚;倡导节俭。
结果
“贞观之治”局面形成
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开元盛世”局面形成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〇”。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重用有才能的人。( )
(2)唐玄宗组织编写农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 )
(3)武则天和唐玄宗都采取了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的措施。( )
(4)“开元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
(5)他们的措施都促进了唐朝的发展。(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唐朝创新中央官制
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前期的哪些思想认识?这些思想认识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2)材料二中的“开元”是哪位皇帝的年号?
(3)概括材料二诗中反映的社会景象。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这种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七》中杜甫《北征》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下列能印证的史实是(   )

A.修筑大运河 B.贞观之治
C.开设进士科 D.派鉴真东渡日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4月,在江苏扬州邗江区发现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一块墓志,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 即公元618年),并有“帝崩于扬州”等文字。它可以印证(   )

A.隋的统一 B.开皇之治
C.隋的灭亡 D.唐的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汉律》 B.《隋律》 C.《贞观政要》 D.《唐律疏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②遣唐使来唐学习。
③令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
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