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实验记录,请你分析:(每空1分,共6分)
(min 表示分钟)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4
3
2
0
1
0
1
2
0
1
阴暗
6
7
8
10
9
10
9
8
10
9

(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吗?
(2)作出假设:                                          
(3)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变量应该只有___个。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
(4)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  ),原因
                                              .
A、一只    B、两只      C、三只    D、十只或十只以上
(5)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采集菜粉蝶的虫卵,进行室内培养,观察虫卵孵化成菜青虫后,取食植物叶片的类型,探究菜青虫取食植物叶片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此次探究实验应分为以下一些步骤完成:

(1)提出问题。针对这一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你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①到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油菜、萝卜、卷心菜、荠菜等)叶片上找有菜粉蝶虫卵的叶片,带回实验室。
②如下图所示,将带有虫卵的叶片分别放入不同的烧杯中,每个烧杯中再分别放入不同种的植物叶片,将烧杯放置在温暖的方。
③以上实验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将虫卵隔离饲养的目的是:排除菜青虫             行为是在
中相互学习得来的。实验中设置了许多只烧杯,除叶片不同外,其他条件都____________。这是为了进行对照。
④为了减少偶然性,实验时至少选用    只菜青虫。本实验的变量是           
⑤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验后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               
(3)方案二中有     个变量,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      组的树叶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       ,原因是该方案符合           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温润,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细菌生长繁殖需要           
(6)请将下面培养细菌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恒温培养 B.接种
C.高温灭菌 D.配制培养基

(7)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               (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食品发生变质的现象,造成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细菌、真菌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用品:滴管、自来水、纸盘、透明塑料袋、未加防腐剂的新鲜面包等。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面包
套袋干面包
套袋湿面包
套袋干面包
套袋湿面包
温度
25℃
25℃
4℃
4℃
自来水
不加

不加

(1)根据生活经验,请你推测小组实验中最先长出细菌、真菌的是         (填字母)。
(2)通过探究活动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你认为霉菌的生活需要条件是                     
(3)该小组同学如果只探究常温下水分对细菌、真菌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错误之处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相同的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D.实验时间的长短
(3)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4)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5)和植物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的独有特征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无成形细胞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想探究酵母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设计了下面一组实验,室温下,在A、B、C三个烧瓶中均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其他条件如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中,A、B两组装置的变量是____________,变量为葡萄糖的一组是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能产生气体的是____________瓶,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____________气体。打开该瓶瓶塞,还会闻到一股酒味,说明同时还产生了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说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需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酵母菌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试写出一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作为
组;乙组用等量的              饲养。每天都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
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2)甲组家蚕幼虫发育成蚕蛾后,交配、产卵,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            对蚕卵孵化的影响。②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
甲组蚕卵                         ;乙组蚕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同学发现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是绿色的。经仔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和韭菜也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呢?小明猜想叶绿素的形成可能与光有关。于是他用家里的蒜瓣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针对小明的疑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一些蒜瓣分别浸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中,两个瓷的蒜瓣的数量应________。然后将甲放在阳光下,将乙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其它条件_________。
(3)根据假设可以预测,甲中长出的蒜苗叶子是_________的,乙中长出蒜苗的叶子是_________的。
(4)在设计这个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设计两个装置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处理方法
两张餐巾纸,10粒种子,拧紧瓶盖
 
 
 
 
两张餐巾纸,10粒种子, 加适量水, 拧紧瓶盖
两张餐巾纸,10粒种子, 加适量水, 拧紧瓶盖
两张餐巾纸,10粒种子, 加较多水, 拧紧瓶盖
 
 
橱柜
橱柜
冰箱
橱柜
实验结果
未萌发
萌发
未萌发
未萌发

(1)表中有      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          号。
(2)从该实验得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能保鲜,另一瓶则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肉汤的多少         
C.细菌的有无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甲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种子不萌发
乙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种子萌发
丙 潮湿的棉花,置于4℃的冰箱冷藏室里 种子不萌发
丁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里 种子不萌发
(1)实验甲和乙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变量是           
(2)实验设计中,甲和丙能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3)本实验中共有几组对照实验?           
(4)本实验可以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                          
(5)小组中有些同学认为,节约起见,每个烧杯中放一粒种子就够了,你同意这一做法吗?        ,理由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学生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




 




 

(1)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设计更合理,因为他设置了_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
(3)细菌在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充分时,进行旺盛的_______生殖。遇到恶劣环境,细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____            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中要用黑布遮住大烧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天揭开黑布,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了,说明大烧杯内___________浓度增加了。
(3)将燃烧的火柴放入大烧杯内,火柴立刻熄灭,说明大烧杯内___浓度大大降低。
(4)实验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___________ ,产生___________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东湖里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
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
第四步:将1、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分钟,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试管
试管中的液体
条件
实验现象
1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有气泡,叶片上浮
2
蒸馏水+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无气泡,叶片无上浮
3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黑暗
无气泡,无叶片上浮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作为对照的是      号试管.该组实验说明
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2)1号和3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该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65
35
15
6
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      .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作用是                            
(2)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  
(3)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滴加物,这时可以看到叶片没有遮光的地方变成了
(4)此实验说明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生物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