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敞口放置的 溶液是否变质 |
测定溶液 是否大于 |
B |
分离:铁粉和铜粉的固体混合物 |
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
C |
除杂: 溶液混有少量 |
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 |
D |
鉴别: 固体和 固体 |
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点表示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 |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C. |
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等于 |
D. |
将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从 降到 ,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
某地荷花节吸引了大量热爱大自然的游客,盛开的荷花张开花瓣迎接四方宾客。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 )具有降脂、抑菌的作用。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荷叶碱属于有机化合物 |
B. |
荷叶碱中含有四种元素 |
C. |
荷叶碱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D. |
荷叶碱由 个碳原子、 个氢原子、 个氮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闻药品气味 |
B. |
加热固体 |
C. |
过滤泥水 |
D. |
熄灭酒精灯 |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百花齐放、绚丽多彩。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白玉为党金作马 |
B. |
暗香浮动月黄昏 |
C.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D. |
日照香炉生紫烟 |
安全重于泰山,危险化学品必须贴警示标识。浓硫酸应该贴的警示标识是( )
A. | B. | C. | D. |
某小组采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探究 还原 时,出现了争论。甲同学观察到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推断黑色固体是 ;乙同学提出质疑,认为黑色固体可能是 ,并查阅了资料: 可被磁铁吸引,几乎不溶于稀的酸溶液。
(1)制备 的原理是:( 在常温下为液态),图b所示三种气体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制备 的是______(填标号)。
(2)若甲同学推断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对乙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分析和验证。
①定量分析物质组成可知,该反应生成 是合理的,理由是______。
②该小组通过对黑色固体进行检验,证明同时含有 和 .检验的操作和现象是:取样于试管中,______。
(4)该小组为了探索 还原 与温度的关系,走访了某钢铁厂。工程师用SDTQ热分析仪对该反应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温度下所得固体的质量,推导对应的固体成分,结果如图。
①用 炼铁时,还原 的温度应不低于______ 。(填“ ”“ ”或“ ”)
②图中: ______。
③该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加热温度为 左右,他们发现上述对黑色固体成分的检验结果与图像有矛盾,推测黑色固体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以下反应:____________。
某学习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溶液浇灌植物,研究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该小组首先研究了 的影响。每次施用的浇灌液均为 ,配液方案如下:
(本研究所用溶液很稀,密度均近似看作 )
编号 |
浇灌液中CuSO4的 浓度 |
总体积/mL |
5%CuSO4溶液的 用量/mL |
水的用量/mL |
盆1 |
5% |
100 |
100 |
0 |
盆2 |
3% |
100 |
60 |
40 |
盆3 |
1% |
100 |
a |
b |
盆4 |
w |
100 |
c |
d |
①补充盆3的配液数据:a=______,b=______。
②为了获得严谨的结论,合理设计盆4的配液方案:w=______,d=______。
(2)该小组还研究了 的影响。研究结束后该小组将未用完的 溶液和 溶液直接混合,准备作无害化处理。
①混合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过滤,所得蓝色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是:
假设一:只有 假设二: 和 假设三:______。
③设计实验确定蓝色滤液的成分,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
现象与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______。 |
______说明假设二不成立。 |
______。 |
______,说明假设三成立。 |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1)向少量 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2)向 溶液中通入 ,观察到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3)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位同学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
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______,可判断 与 发生了反应。
②乙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 和 ,他据此认为 与 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 。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______。
(4)如图a所示,向 稀溶液中缓缓通入 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 ______ 。(填“>”“<”或“=”)
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______有关。
制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某盐湖水样品含有 及少量 和 ,某小组从中获取 和 的主要过程如下:
(1)“除杂1”应依次加入的两种试剂是______、______,“除杂2”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除杂限选试剂: )
(2)将“溶液A”在 蒸发浓缩,至有少量固体析出。
①该小组分析溶解度曲线,推测析出的少量固体是 ,但检验后却发现是 。请作出合理解释:______。
②该小组停止蒸发浓缩,经______、过滤得到大量 固体及母液;将母液中的 分离出来,操作是______。
(3)设计由硫磺(单质硫)生产 的转化路径,依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提示:常见 价硫的化合物可与 化合为 价硫的化合物)
我国古代科技璀璨夺目,金属的冶炼与使用在当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日常生活中,适合制作电缆的金属是______(填标号)。
A. |
金 |
B. |
铜 |
C. |
汞 |
D. |
钨 |
(2)明代《天工开物》描述了锡的冶炼方法,如图a。
①原料锡砂中的 和木炭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______。
(3)图b为古代炼锌工艺原理示意图。炉甘石成分是 ,高温易分解生成 。
①泥罐外煤饼的主要作用是燃烧提供热量,泥罐内煤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②已知锌的沸点为 。泥罐下部温度可达 ,上部约为 ,该工艺从反应混合物中收集液态锌的方法属于______(填标号)。
A. |
结晶 |
B. |
蒸发 |
C. |
蒸馏 |
D. |
升华 |
③必须冷却后才能取锌,是为了防止发生反应: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湿法冶金利用置换反应。向 混合液中加入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
磷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制造,如 等。
(1)白磷保存在水中可以防止自燃,主要原因是______。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消耗 氧气至少有______ 红磷参加反应。
(3)磷有多种化合价, 读作______;已知 (磷酸),磷酸根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根据化合物的分类, 属于______。
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①: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腐蚀性 |
B. |
实验②:试管壁发烫,说明物质溶解过程伴随热量变化 |
C. |
实验③:反应后总质量减小,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D. |
实验④: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钴( )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钴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
物质 |
|
|
|
|
在水中的溶解性 |
难溶,灰绿色 固体 |
难溶,粉红色 固体 |
易溶,溶液呈 粉红色 |
难溶,粉红色 固体 |
A. |
能从 溶液中置换出 |
B. |
能与盐酸反应得到粉红色溶液 |
C. |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 |
D. |
可由 与 溶液反应制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