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通过此实验,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的是 (填序号)。
A.可燃物 B.空气 C.温度达到着火点
(2)实验2中,把干燥的紫色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CO 2与水发生了反应 B.水具有酸性
C.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3)实验3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填序号),说明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 发生反应。
某无色溶液X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的混合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无色溶液X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完成:
[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与假设]针对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成分:
猜想一:含有Na2CO3
猜想二:含有 NaHCO3
猜想三:含有 ;
猜想四:是其中两种成分的混合溶液
[实验方案设计]
序号 |
实验步骤 |
预设实验现象 |
预设实验结论 |
① |
取样于烧杯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一 |
② |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
|
猜想二不正确 |
③ |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 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猜想三正确 |
[综合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无色溶液X是 。
[实验反思与拓展]
类比资料信息,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质量比为53:9的两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将装置B、E、F相连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若E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F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石蕊溶液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4)下列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甲实验中,红磷要过量
②乙实验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跟氧气充分接触
③丙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丁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后通入一氧化碳
甲、乙两个化工厂的废液中共含有硫酸铜、硫酸、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四种溶质,每个厂各含其中两种。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对两个厂的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1)取甲厂的废液观察,废液呈蓝色,结合溶液中物质共存的原理可推知,甲厂废液中的溶质是 ,将所取废液部分倒入试管中并加入足量锌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对乙厂废液中的成分进行了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取少量乙厂废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Ba(NO3)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乙厂废液中含有 |
实验二:取实验一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入 |
|
①请写出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下列物质可以代替实验一中Ba(NO3)2溶液的是 。
A.稀盐酸 B.氢氧化钡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和收集装置和组合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收集结束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
(4)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为验证碳酸氢钠加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他认为只要观察到小气球膨胀,就能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明依据不充分,原因是 。小红认为在X处预先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 ,就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可将澄清石灰水换作 同样能证明。
小晨同学从课外读物中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可能有C、CO、Na2CO3、Na2O.于是设计实验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BaCl2溶液呈中性
②4Na+O2=2Na2O
③Na2O+H2O=2NaOH
④2Na+2H2O=2NaOH+H2↑
⑤CO通入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
[提出问题]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有哪些?
[猜想假设]猜想一:产物中一定有C
猜想二:产物中一定有CO
猜想三:产物中一定有Na2CO3
猜想四:产物中一定有Na2O
[实验验证]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的作用是 。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待钠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中的固体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
有黑色不溶物 |
猜想 正确 |
(2) |
将实验(1)所得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
|
猜想三正确 |
(3) |
\ |
|
猜想二正确 |
[反思与评价]小晨同学向实验(2)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于是得出结论: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一定产生Na2O.该结论是否严谨? (填“是”或“否”),理由是 。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还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气体能与氧气反应,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标号)。
(5)用装置C收集NH3,该气体应从 (填标号)端通入集气瓶。
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
相关问题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一定没有氯化钡。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
猜想二: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
|
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 |
|
猜想一正确 |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内的暗紫色固体是 (填名称),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 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为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F装置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水蒸气,F中放入的试剂是 。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镁不仅能与水反应还能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小组同学对此产生兴趣,他们将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氯化铵溶液中并加热,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为确定生成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气体,每种气体只含有氮、氢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2)镁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3)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H2和N2
猜想二:N2和NH3
猜想三:
[进行实验]
步骤一:小组同学闻气体气味,发现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猜想 不成立。
步骤二:同学们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水的A装置中除去 ,再将剩余气体依次通入B、C、D装置中,一会儿后,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观察到B中溶液不变色,C中无明显现象,D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试管口有小水珠。装置C的作用是 (合理即可),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猜想 成立。
[拓展延伸]经过讨论,小华同学认为用点燃木条检验气体的方法代替装置D也能达到相同的探究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②的仪器名称 。
(2)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一瓶氧气, 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或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某同学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其可能的原因有 (合理即可)。
(4)装置F中的气球是“魔幻可变气球”。实验前,装置F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均处于关闭状态。打开 边(填“左”或“右”)分液漏斗的活塞并轻轻振荡集气瓶,可观察到气球变大。
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咸水湖,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某盐湖附近的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小伟同学取该湖盐样品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湖盐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冬天捞碱的“碱”指Na2CO3,夏天晒盐的“盐”指NaCl。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Cl
猜想三:Na2CO3和NaCl
[实验探究]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 |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①猜想 不成立 |
实验二 |
②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③ |
猜想三成立 |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该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伟同学再取该湖盐样品10.00g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
(1)反应结束之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2)装置A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 (用方程式表示)。
(3)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0.44g,则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如图1为实验室常用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中棉花的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当气泡 时开始收集。
(3)已知浓氨水和生石灰在常温下反应,可制得易溶于水的NH3.用该法制NH3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收集装置是 (填标号)。
(4)如图2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①不支持燃烧;② ;③ 。
小明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得知: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发生反应,其中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在实验室,该同学选取5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绿豆大小的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已知Na2SO4的水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 ;
猜想三:Na2SO4、CuSO4;
猜想四:Na2SO4、CuSO4、NaOH;
其中不合理的是 ;
[实验方案与验证]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现象 |
溶液为无色 |
猜想 成立 |
实验二 |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试剂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 成立 |
实验三 |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
pH=7 |
猜想 成立 |
[拓展延伸]金属钠在运输、保存中应该注意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3)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住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4) 实验室中一般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氢气,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5)适合用D装置收集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