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
乙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经过滤、____________操作后即可完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
属活动性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铜析出
铝比铜活泼
B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
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产生
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
C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的热量变化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溶液温度下降
盐类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木条火焰熄灭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A.A              B.  B          C. C            D.   D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
B. 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含有 H +
C.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含有 O H -
D. 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
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是红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黄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A可能是CO
B.E转变为B一定是置换反应
C.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D.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确认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所用试剂及判断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硫酸铜溶液
如果有蓝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溶液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图①表示室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氧化钙,并恢复至室温
B.图②表示把布满锈迹的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
C.图③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
D.图④表示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捕捉技术”是用足量的NaOH溶液“捕捉”CO2,并将CO2分离、储存,其过程的示意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C.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反应并分离”的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用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处理,如图是两种除硫工艺中主要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

若每1000 g C a O H 2 N a O H 的市场价格分别按0.36元、2.90元计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煤是不能再生的化石燃料
B. 反应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 O 2 + 2 N a O H = N a 2 S O 3 + H 2 O
C. "双碱法"中的 N a O H 可以循环使用,节约成本
D. 处理相同的 S O 2 ,"钠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老师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氢氧化钙粉末,让小丽和大卫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变质生成碳酸钙而变质?
(2)【进行猜想】①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   
②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
③氢氧化钙没有变质。
(3)【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下表是对猜想①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示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①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酚酞试液
②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① 滤液不变色
② 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钙全部变为
碳酸钙

请你参照示例另选择其中一种猜想参与探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酚酞试液
②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4)【归纳总结与拓展应用】
①氢氧化钙俗称            ,农业上一般用它改良      性土壤(选填“酸”或“碱”)
②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他和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因此,氢氧化钙应         保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 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它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的发生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几百名潜水员参与了救援工作,他们佩带的水下装备中有供氧装置,其原理是利用过氧化钠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反应生成氧气,反应如下:
2 N a 2 O 2 + 2 H 2 O = 4 N a O H + O 2

2 N a 2 O 2 + 2 C O 2 = 2 N a 2 C O 3 + O 2

(1)已知潜水员携带的供氧装置中装有3.9kg的过氧化钠,潜水员在水下工作时每分钟消耗氧气约为6.67g,由此求得潜水员最多能在水下工作小时。(计算结果保留整数,以上数据均为模拟)
(2)若将39g的过氧化钠与69g水充分反应(已知水在反应中过量),求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

试猜想:
(1)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猜想与假设】亮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莉莉同学认为氢氧化钠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设计与实验】亮亮同学设计了两个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和他一起验证他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如图一,将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如图二,

【反思与评价】莉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钠确实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交流与提高】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 N a O H + S O 2 = X + H 2 O ,X的化学式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图中 A 1 A 2 A 3 B 1 B 2 B 3 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 3 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 3 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酚酞不计)
作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 N a C l

猜想二: N a C l H C l

实验验证
(1)取少量 A 3 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N a O H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 A 2 溶液测出的 p H (填">"、"="或"<")7。
取少量 B 3 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2) A 3 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 A 2 溶液中较多,加入的 N a O H 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5分)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气球鼓起
② 向外拉注射器2的活塞
无明显现象
③ 将注射器3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瓶中液体变浑浊,气球无明显变化
④ 向外拉注射器2的活塞
无明显现象

(1)此实验不能证明CO2能和NaOH反应的原因是       
(2)若仍要用此装置完成实验证明CO2能和NaOH反应,则步骤③注射器3中的溶液应更换为       ,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3)步骤③注射器3中的溶液更换后,步骤④中对应的实验现象应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