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甲和丁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与丙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
B. | 乙和戊都是氧化物 |
C. | 丙与丁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
D. | 丁和戊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气体 |
气体 |
先通过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B |
溶液 |
|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C |
气体 |
气体 |
通过灼热的
|
D |
溶液 |
加入
溶液,过滤 |
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下列对图表资料的使用能达到目的是( )
A. | 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断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
B. | 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推知离子间能否在溶液中共存 |
C. | 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某元素的质量 |
D. | 根据元素周期表查出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
如右图所示,X溶液与AgNO3、Na2CO3、Na2SO4三种溶溶液发生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则X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的溶液
A.HNO3或KNO3 |
B.HCl或H2SO4 |
C.BaCl2或CaCl2 |
D.NaOH 或Ca(OH)2 |
为除去 溶液中含有的少量 ,某同学给出了两种方法。Ⅰ.加入足量 溶液,过滤;Ⅱ.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方法Ⅰ中产生的沉淀只有 |
B. | 回收方法Ⅱ的不溶物,可直接得到纯净的银 |
C. | 方法Ⅰ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还含有 ,所以不可行 |
D. | 两种方法均需用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
下表中列出了一定压强和温度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分析表中数据与气体的组成、性质的关系,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气体性质 |
H2 |
CO2 |
O2 |
N2 |
Cl2 |
气体的沸点/℃ |
-252 |
-78 |
-183 |
-196 |
-34 |
被吸附体积/mL |
4.5 |
97 |
35 |
11 |
494 |
A.气体分子所含原子个数越多,气体易被吸附 B.沸点越高的气体,越易被吸附
C.气体是化合物时,易被吸附 D.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吸附
某工厂排出的一种澄清废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气味气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废液中一定有Ag+ | B.废液中一定有SO42– |
C.废液中一定有CO32– | D.废液中可能有硫酸 |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氮气和二氧化碳 |
使用燃着的木条 |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
B |
氧气和二氧化碳 |
使用带火星的木条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C |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
加二氧化锰 |
观察颜色 |
D |
硬水和软水 |
加入肥皂水,振荡 |
加入明矾,振荡 |
下列表中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图中关系("一"表示反应一步完成)转化的是
物质选项 | A | B | C | D |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物质(杂质)操作方法
选项 |
物质(杂质) |
操作方法 |
A. |
( ) |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 ) |
缓慢通过灼热铜网 |
C. |
溶液( ) |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
D. |
溶液( ) |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一定有CO32- |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 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 ①⑤②④③ |
B. | ②④⑤①③ |
C. | ④⑤②①③ |
D. | ②⑤④①③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
A. | 水蒸气 | 通过过量的浓硫酸 | |
B. | 溶液 |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 |
C. |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
D. |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