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 |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8种物质,它们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推断物质的化学式:D ;G ;H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①B→F ;②B→G 。
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下列叙述与对应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A水的电解 |
B. 向稀硫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B. |
|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气体 |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B.向一定量的锌中加入稀盐酸 |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D.将水通电 一段时间 |
下列实验中,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图示 |
||||
现象 |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瓶内,瓶内水面上升约1/5 |
试管1中的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滴有石蕊的溶液呈蓝色,加入稀盐酸后蓝色变为红色 |
结论 |
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
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
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碱性物质 |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乙均为液体,且元素组成相同,丙为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
B.转化④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
C.转化③、④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D.工业上利用化学变化大量制取丙 |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Al2O3 | B.KClO3 | C.HNO3 | D.Cu(OH)2 |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重要意义。
①下图是水的电解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是为(8),正极产生的气体为(9), 如果试管1中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则试管1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10)g。
②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在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量的
水,在t℃时,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甲物质,向D
烧杯加入25g乙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下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Ⅰ.在图1四个烧杯的溶液中,(11)(填“A”、“B”、“C”或“D”)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Ⅱ.图2分别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可表示乙物质的是(12)(填“a”或“b”);要使A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13)。
Ⅲ.室温下,将一瓶a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由5%变了10%,放置前后溶液中所含水(溶剂)的质量比为(14)。
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A.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B.向NaOH溶液中滴中稀盐酸至过量 |
C.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
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
B.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C.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是化合物 |
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B.水蒸发时,水分子变大 |
C.河水通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过程进行人工净化 |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