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
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
D.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用水冲灭 | B.用嘴吹灭 | C.灯帽盖灭 | D.用湿抹布扑灭 |
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鱼的呼吸 | B.酒的酿造 | C.酒精的燃烧 | D.农家肥的腐熟 |
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腐败 | B.光合作用 | C.呼吸作用 | D.铁钉生锈 |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纸在空气中常温不会燃烧,而点燃后可以燃烧 |
反应温度 |
B |
肉质食物易腐烂,而加了防腐剂后却不易变质 |
催化剂 |
C |
大块木头不易点燃,而刨成刨花却易点燃 |
反应物种类 |
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
反应物浓度 |
【2015年重庆A】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
下列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NaCl和NaNO3的混合物 |
B.用稀硫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铁粉 |
C.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AgNO3 |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对比法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下列教科书里展示的探究活动未采用对比法的是( )
A.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
B.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
C.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
D.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
下列与生命、健康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缺少碘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 |
B.公共场合应全面禁止吸烟 |
C.油脂会使人发胖,应避免食用 |
D.高楼着火,应迅速乘电梯下楼 |
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氧气 |
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 |
C.缺乏可燃物 |
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是最清洁又可再生的能源 |
B.人类社会需要的能量全部来自化学反应 |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
D.大米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油脂 |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
B. | 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燃烧 |
C. | 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
D. | "吹灭蜡烛火焰"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填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
B. | 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
C. | 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圏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
D. | 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烧更充分 |
B.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
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
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