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用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B.用肥皂水涂抹蚊子叮咬处,可以减轻痛痒 |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可以除去油污 |
D.油锅着火时,可以用水浇灭 |
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
B. | 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
C. | 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
D. |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用化学的观点解释下列成语或俗语,错误的是
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剧烈 |
B.釜底抽薪:将可燃物撤出燃烧区 |
C.真金不怕火炼:黄金的熔点高 |
D.百炼成钢:逐渐降低生铁中碳、硅等含量 |
【2015年重庆A】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
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很化学学习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
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氢气
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涂料,在发生火灾时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可以燃烧 | B.隔绝了空气 |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 D.清除了可燃物 |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密闭容器中氢气在一定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常温下测得氢气的体积与剩余气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B.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
C.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
D.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2)mL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错误的是
A.缓慢氧化不一定引起自燃 |
B.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显负价 |
C.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 |
D.发生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
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 |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
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处理许多生活中发生的事故,回答下列问题。
(1)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比较好的灭火方法是
(2)档案室资料着火,最好选用的灭火器应该是
(3)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下列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NaCl和NaNO3的混合物 |
B.用稀硫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铁粉 |
C.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AgNO3 |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 |
B. |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 |
C. | 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
D. |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
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着火点低 |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