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装置A中挥发出来的HCl;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F的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学生在验证CuO与CO的反应产物时,在装置E中加入一种试剂。你认为该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化学性质的装置。

(1)A是制取装置,反应容器内装有石灰石,长颈漏斗内应注入____________;
(2)B内装有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内装有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有两支高度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氮气。假设大明的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
(1)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的是______(填序号)。

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分别滴加稀盐酸
D.分别加热原溶液至80℃

(2)同学们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同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_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1)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溶质是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2)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O2,溶液____________现象(填“有”或“没有”),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3)丁同学为了验证乙同学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澄清石灰水、稀硫酸和蒸馏水,请用一种试剂一次将三瓶物质鉴别出来。
(1)写出两种鉴别的方法(只写试剂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其中的一种鉴别方法(包括步骤、现象及结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实验2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4月下旬以来,世界上一部分国家陆续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达菲是目前抗该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之一,它是以我区的特产中药材八角的提取物——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合成的。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莽草酸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每个莽草酸分子中有__________个原子。
(2)由上述材料得知,化学科学在促进人体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装置(图三)与图二相比,其优点是                                 
(2)实验结束时,小晶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倒置试管,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且接近试管容积1/5(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你是否同意她的说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对
以下成语进行解释:
杯水车薪                  ;釜底抽薪                   。由于温度不能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不能灭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氯化钙在生活中常用作干燥剂、融雪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防冻液等。某工厂以石灰石为原料生产二水化钙()的流程如下。原料石灰石中含有杂质主要是

(1)石灰石粉溶解时,Al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加入BaCl2除去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加入Ca(OH)2除去的杂质离子
是________。
⑶检验“滤液”酸碱性,如果显碱性,还需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提高产品纯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和两者的关系是

A. 同种元素 B. 同种物质 C. 同种分子 D. 同种原子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因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中广网年5月3日报道:中卫市孟家湾路段一辆汽车满载的浓硫酸发生严重泄漏。浓硫酸沿公路流淌,并向路基两边蔓延。消防官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用沙土封堵,控制浓硫酸进一步蔓延,同时设法封堵泄漏点,并对路面上的浓硫酸进行稀释和清除。
看到这则新闻,学校的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浓硫酸腐蚀性及事故处理的研讨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积极探究,并将活动记录补充完整。
(一)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浓硫酸、小木条、玻璃片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二)对浓硫酸泄漏事故处理的讨论
(1)小明同学认为,如果仅用水稀释,并不能消除事故所造成的污染。因为从溶液的角度看,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没变,仅仅是变小了。
小敏同学受到启发,制订了如下方案: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反应类型
向硫酸所流经范围抛撒大量氢氧化钠小颗粒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将硫酸转化为无害物质,可消除污染
 

【思维拓展】写出小敏所依据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小聪同学认为,小敏同学的方案虽然有效,但有一个缺陷:如果用量把握不准又可能引发新的污染,因为
(2)请你参照小敏的设计方案,结合小聪的看法,也设计一个方案。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将硫酸转化为无害物质,可消除污染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学习。
【课堂归纳】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我们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
①可燃物   ②③ 

【演示引导】
我们进一步学习灭火的原理。如图所示,烧杯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烧杯底部有一些碳酸钠粉末,向烧杯中倒入少量稀盐酸,发现蜡烛迅速的熄灭。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熄灭蜡烛所依据的原理是
【小组探究】
点燃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同学们分小组对熄灭蜡烛的方法展开探究。

⑴小何说:"因为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我可以将它们吹灭。"  
小邹对小何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并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说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看了小邹的实验后,小何发现了吹灭蜡烛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⑵小丽说:"可以在燃着的两支蜡烛上罩一个大烧杯,过一会蜡烛也会熄灭。"(如图)

小苗说:"蜡烛熄灭是有先后顺序的,因为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短蜡烛先熄。"
小张说:"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部氧气少,所以长蜡烛先
熄。"
同学们一起合作进行了实验,发现长蜡烛先熄。
小苗对小张的说法仍心存疑惑,认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是长蜡烛先熄的主要原因,并设计实验进行了证明。她的实验方案是 
通过实验,小苗终于发现了长蜡烛先熄灭的秘密,她的发现是
⑶通过探究,小丽进一步提出采用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方法是
【归纳反思】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灭火的原理,而且还有了新的启示是。(答一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