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碳的氧化物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组成的相同点: ;
两种物质分子构成的不同点: 。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1所示),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立即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 。
②将燃着的镁条伸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烧杯中,镁条继续燃烧,说明二氧化碳还具有的性质是 。
(3)认识物质的制法
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2所示)。若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实验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化学式)
(4)认识物质的用途
①扬其利抑其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控制温室效应,合理使用二氧化碳为人类造福。请举二氧化碳用途一例: 。
②控制条件获取所需物质。反应物相同,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请举一例: 。
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小王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猜想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
猜想一:Na2CO3溶液显碱性 |
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振荡 |
|
溶液显碱性 |
猜想二:能与酸反应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化学方程式 |
猜想三:能与Ca(OH)2反应 |
向盛有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
产生白色沉淀 |
化学方程式 |
猜想四:能与BaC12反应 |
|
能产生白色沉淀 |
Na2CO3+BaC12=BaCO3↓+2Na CI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甲、乙两同学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试剂标签残缺,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图)。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甲、两同学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甲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得出结论】乙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设计实验并继续探究】
(1)甲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2)乙为了确定该溶液是哪种溶液,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
产生大量的气泡 |
该溶液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与应用】
甲确定该溶液,选择了与乙不同的试剂,甲选择的试剂是 (要求类别不同)。
【反思与评价】老师指出该结论不严密,其理由是 。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 ,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猜想三:NaOH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体产生 |
“猜想一”不成立 |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I2溶液,B中加入 溶液 |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
“猜想一”成立 |
|
“猜想二”成立 |
|
|
“猜想三”成立 |
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李老师取用一定量样品,加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甲和无色滤液乙。
【探究活动一】自主小组探究白色沉淀甲的成分。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白色沉淀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沉淀消失 |
白色沉淀甲中一定含有 |
【探究活动二】合作小组探究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 |
取无色滤液乙,加入碳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无色滤液乙中一定不含氯化钡 |
2 |
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过量的 溶液,过滤 |
生成白色沉淀 |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
3 |
取实验步骤2中的滤液,滴加 溶液 |
|
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 |
【反思】实验步骤2中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是 。
【结论】通过两个小组的共同探究,得出了原固体样品中含有的成分。
实验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 、 (写名称);
(2)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
(3)当将标①②的导管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 ;
(5)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当将标有①和④的导管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CO2有 、 的性质。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一久置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猜想与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提出猜想】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
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三:该溶液 变质
【实验验证】
实验探究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假设 不成立 |
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 |
假设二成立 |
【讨论交流】
(1)步骤①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取少量样品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再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由此他得出了假设二成立的结论。
他的结论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3)久置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氢氧化钠应 保存。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因发现烧杯底部有固体未溶解,对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小明认为溶解后剩余固体为变质后的难溶性物质,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华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华同学的理由是 。
【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样品成分是Ca(OH)2;
猜想二:熟石灰样品成分是CaCO3;
猜想三:你认为熟石灰样品成分还可能是 。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拓展与应用】实验小组同学想测定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称取上述0.5g样品,加足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后过滤.
①甲组在实验室用pH试纸和配制好的10%盐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提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g |
0 |
2.5 |
3.65 |
6 |
样品的pH |
12 |
11 |
7 |
2 |
I.边滴加稀盐酸,边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II.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4分)
②乙组同学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下图.则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
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 。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1)方案一: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方法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 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①请指出上图操作中的错误 。
②写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方案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2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
若 |
稀盐酸过量 |
若没有明显现象 |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
(实验反思)(3)方案一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4)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为此,还需要选择 (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拓展应用)(5)请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
(共7分)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华把一标有“生石灰 干燥剂”的小纸袋带到学校进行实验。干燥剂是否变质?小华与小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1)小华设计实验步骤是:取少量干燥剂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得出结论是:干燥剂中含有CaO;
小冬设计实验步骤是:取少量干燥剂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得出结论是干燥剂中含有Ca(OH)2。
(2)小明认为小冬的实验不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然干燥剂中已有Ca(OH)2,小华又猜想还可能有另一种物质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华的猜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①Na2CO3 + CaCO3 = CaCO3↓+ 2NaCl
①2NaHCO3 Na2CO3 +CO2↑+ H2O
③Ca(HCO3)2易溶于水。
④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现象(表中的百分数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NaHCO3 |
Na2CO3 |
|||
0.1% |
1% |
5% |
0.1% |
||
CaCl2 |
0.1% |
无明显现象 |
有浑浊 |
有浑浊源 |
有浑浊 |
1% |
无明显现象 |
有浑浊 |
有浑浊,有微小气泡 |
有沉淀 |
|
5% |
无明显现象 |
有浑浊 |
有浑浊,有大量气泡 |
有沉淀 |
【进行实验】
序号 |
实验装置 |
主要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1 |
向 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 量Na2CO3 和NaHCO3 溶液,再分别滴加盐酸 |
2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 |
|
实验2 |
向Ⅱ中加入试剂a,向Ⅰ中 加入少量Na2CO3 或 NaHCO3 固体,分别加热一 段时间 |
Na2CO3 受热时Ⅱ中无明 显现象 NaHCO3受热时Ⅱ中出现 浑浊 |
|
实验3 |
向Ⅱ中加入试剂a,向Ⅰ中 加入少量5%的NaHCO3溶 液,再滴加5%的CaCl2溶 液 |
Ⅰ中出现浑浊,有气泡产 生Ⅱ中出现浑浊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 中,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2 中,试剂a为。
(3)实验3 中,NaH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CaCl2 =" ____+_______+________+" H2O(本题1分)
【反思与评价】
(1)实验2 中,加热NaHCO3后,试管Ⅰ中残留固体成分可能为 (写出所有可能)。
(2)资料④中,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实验方案分别为:
① ;② ;
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欣和小芳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1)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答: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3)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得出结论】小欣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l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填写物质名称)。
(4)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溶液。
【设计并实验】
①小芳用胶头滴管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
②小欣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她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沦及化学方程式 |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________ |
猜想②正确。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请你选择与小欣不同类别的试剂,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你选择________溶液。
(本题共12分)“爆竹声中一岁除”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灰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对烟花爆竹实施了“禁放”或者“限放”,民族文化为什么受到限制,好奇心驱使小明,小强、小亮三位同学,他们决定对烟花爆竹进行展开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烟花爆竹燃放时会产生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
1.我国传统的黑火药的标准配方为:硝酸钾75%、硫磺l0%、木炭l5%,因为黑火药中的硫磺成分具有着火温度低、燃速快等性质,因而使黑火药容易点火,使得在生产过程中硫的使用量过大。
2.CO2和SO2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烟花爆竹燃放时会产生CO2和SO2
【实验过程】他们设计的实验探究过程如图
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 ,再点燃酒精灯,已知2处为从爆竹中取出的少量的火药,根据实验设计要求应当还要用到 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和石灰水,则3中应放的是 ,4中应放的是 ,若猜想正确,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结果证明原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
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
2、已知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有S +2KNO3+3C==3CO2 +N2+ X,则X的化学式为 。该玻璃管中还发生的反应 (写化学方程式)搞清烟花爆竹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之后,该兴趣小组又利用春节期间测定市区某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点处二氧化硫的含量。
【查阅资料】1、可用含有一定量碘的溶液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反应方程式是:
SO2+I2+2H2O=H2SO4+2HI。
【测定装置】: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测定步骤】:
(一)、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碘溶液
(二)、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1)将一定浓度、一定质量的稀碘溶液放于洗气瓶中,并滴入几滴稀淀粉溶液,此时洗瓶中溶液的颜色为蓝色。(淀粉遇碘单质呈蓝色)
(2)3位同学分别设计好的装置来到燃放点,打开a, 关闭b用注射器抽取100 mL燃放点空气。再关闭a,打开b,再缓缓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滴有淀粉的碘水溶液中,重复上述操作多次,直到溶液刚好变成无色,记录抽气的次数。
(3)3位同学使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抽气的次数分别为50、60、65次, 次的最接近真实值,另两位同学不准确的原因为
(4)最终我们通过计算可以确定燃放点的二氧化硫含量是否超标。
【测定反思】
1.小明经过思考后认为在测定时可将下图所示的多孔球泡放入洗气瓶中,你认为加此仪器的好处是 。
2.小强同学认为:实验方案需要抽气的次数太多,操作麻烦。与小亮讨论后,决定对设计的实验加以调整,以减少抽气的次数,他们调整的方案可能是 。
3.三位同学经过对烟花爆竹的研究,明白了国家“禁放”的和“限放”的原因,你认为原因的是 。
A.减少噪声污染 | B.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
C.减少大气污染 | D.减少粉尘污染 |
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同学们一起参与此次探究之旅。
(1)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设计】小丽、小林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设计者 |
方案步骤 |
方案预估现象 |
方案预估结论 |
小丽 |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pH=7 |
恰好完全中和 |
小林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产 |
盐酸过量,没有完全中和 |
【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 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一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
(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亮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小丽猜想:溶质只有NaCl
小林猜想: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 (填化学式)
小丽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
|
小林猜想正确 |
|
有蓝色沉淀生成 |
你的猜想正确 |
(9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硫酸铜溶液中可能混有硫酸。
【提出猜想】
①生成的气体可能是SO2或O2或H2。
【查阅资料】
①SO2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如它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做气体的干燥剂。
③H2与CO均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
【方案设计】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气体。
甲同学认为:若观察到 ,则气体为SO2。
若观察到 ,则气体为O2。
【实验探究】
①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处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 C 处酒精灯。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②实验过程中发现 A 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 C 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试管壁上有水滴生成;
【实验结论】①生成的气体是 。
②铁放入该硫酸铜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反思】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操作复杂,他只需一盒火柴即可确定该气体成分。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是 。